【咸阳】小葡萄引发的果业转型
这个季节,咸阳许多葡萄树才刚刚冒出嫩芽,而在礼泉县烽火镇兴隆村君德宝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园里,一串串青绿的葡萄已经挂上枝蔓,5月中旬可上市。在观光园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每天有至少上万元的销售额。除售卖园区的果品,还无偿为农户提供电商平台的服务。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园区引导着周边村民进行果业结构转型,架起一座扶贫致富的惠民大桥。
为疯狂的葡萄转行农业
2013年冬,一直在外地经商的李君回到老家兴隆村。一排老人坐着晒太阳,北风一刮树叶乱飞,凄凉得不行。回想当时的情景,李君摇着头说。童年乐土的荒凉和年迈多病的父母让李君决心投资农业。一次电视新闻里介绍渭南的设施葡萄4月份上市,从小在果乡长大的李君觉得不可思议,驱车赶往渭南,寻找电视中疯狂的葡萄。赶到葡萄园后却被告知所有的葡萄已经被提前预定,不能售卖。在李君强烈要求下,最终以一百元一斤的价格采摘了一小箱,支付3000多元。李君说:我当时震惊了,一个手机才卖多少钱?土地里面有黄金!
在跟村镇干部沟通关于发展新农业的想法后,他得到大力支持。2014年,李君建立礼泉县君德宝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园,发展一批设施葡萄,聘请西北农林大学的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将每年只留一茬的夏黑葡萄改进成一年两茬,收入翻倍。同时,从山东寿光引进圆红桃,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黄金蜜一号早熟黄桃,并成为陕西第一家种植早熟黄桃的园区。
探索与村民的合作模式
2014年6月,李君组织成立礼泉县君德宝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带动乡亲脱贫致富。合作模式很重要,好的模式能最大程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现在还在探索!他介绍,去年的合作模式是农户通过劳动力入股和产量分成的形式进行合作,每户可承包一个葡萄大棚,农户只用出劳动力,所有的资金和技术投入都由园区提供。每斤按照五元的标准提成,经营一个葡萄棚农户的收益在一万元以上。但是农户承包积极性并不高。于是今年李君采用大部分园区使用的土地入股模式与村民合作。李君表示,他将继续探索与村民的合作模式,带动乡亲致富。
我的平台也是大家的平台
去年李君聘请专业的团队运营合作社的淘宝店。仅一年时间,销售额累计已过千万。去年,李君在礼泉县七个镇设点收购水果,共收购40万公斤梨和30万公斤苹果。在收购过程中,贫困户的水果优先收购。合作社的淘宝店里,除水果还展示着红薯、花生等农产品。产生订单后,由村民自主发货,货款全部返回给村民,店里不抽取一分钱费用。李君表示,村里种红薯主要是上年纪的老人,因为量少没有客商来收购,就通过淘宝平台帮村民销售出去。在园区的电子商务办公室内,挂着烽火镇精准扶贫培训会的条幅,为提高贫困户的种植技术,园区作为培训点为当地村民长期提供培训场地。发展新农业就是想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我的平台也是大家的平台。李君笑着说。
本报记者 孟丽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