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捡回那段峥嵘岁月——陕甘川宁地市党报媒体人暨中省文化名人参观凤县革命纪念馆侧记
本报记者周淑丽
最美人间四月天,秦岭新绿映红花。
85年前,陕甘边界一声清脆的枪响,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85年后,在新落成的凤县革命纪念馆,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的历史再次“重现”,成为生动的红色“教科书”。
4月20日下午,本报携手凤县县委、县政府联合发起的“红色之旅”,让文化名人和各媒体老总感受了血与火谱写的那段历史,聆听了红色沃土沉甸甸的诉说。
缅怀先烈的朝圣之旅
当日14时30分许,各界名人纷至沓来,凤县革命纪念馆广场成为“红色”的海洋。两组长长的展板上,讲述着红色凤县的往事,大家驻足观看。而广场中间,一座青铜人物雕像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这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两当兵变”的发起人习仲勋的头像。
在肃穆庄重的音乐声中,向革命
先辈敬献花篮的仪式开始了。中 省文化名人、十六家地市党报老总走向前台,细细整理绶带。除了低缓的音乐,现场听不到一丝杂音,甚至连每个人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各界文化名人用独特的方式向先辈们表达虔诚的致敬。著名毛体书法家宋天泉向凤县革命纪念馆赠送了“毛泽东给习仲勋书信”临摹本,为了临摹好这封书信,宋天泉反复研究,认真学习毛泽东起草的上千万字的著作,把握毛体书法的精髓,并多次临摹,要求达到神似,他说:“今年是‘两当兵变’85周年,将此封毛泽东亲笔、与宝鸡息息相关的信件临摹出来送给纪念馆,可以把毛体书法中传递的敢想敢干敢当敢为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著名画家何光焰向凤县革命纪念馆敬献了两幅习仲勋肖像
画,一幅是习仲勋在1932年“两当兵变”前,身着军装站立的画像,另一幅则是何光焰根据资料创作的“习仲勋骑马图”。何光焰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听老师讲过习仲勋在凤县的故事,这段“红色记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刚好自己擅长创作人物画像,就想借着这次活动表达一份心意。“两当兵变”见证者刘尚志的后人刘国光,作为这段历史的“传承人”,现场讲述了85年前那段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他说习仲勋发动“两当兵变”之前,在凤县待了近半年,并和他的父亲结为“金兰”异姓兄弟,经常在他家利用打麻将、打牌、喝酒之机秘密召开会议,研究兵运工作。他说:“我小时候就听家里人讲过习仲勋叔叔的故事,很钦佩像他一样的老一辈革命家,我们要牢记这段红色历史,认真踏实地干好工作,教育好后人。”
传统教育的长轴画卷
作家和记者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走进这片红色沃土,他们有了血气,有了豪气,有了灵气,而这么多的红色亮点,更让他们激动不已,大开眼界。
凤县人从来不曾忘记那段峥嵘岁月的长轴画卷:习仲勋在凤县开展兵运工作,策划“两当兵变”;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乔治·何克在双石铺进行工合运动支持抗日战争;工农红军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秦岭战役的硝烟、宝成铁路建设者的奉献之躯。大家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边走边看,真切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
在观看习仲勋惩治恶霸幻影成像舞台剧现场,一段历史故事被立体影像展现得惟妙惟肖:凤州一位卖菜的李老汉,被当地恶霸逼迫交十块大洋的税款,老汉焦急得失声痛哭。习仲勋得知后,对李老汉说:“不要给他钱,有事我担着。”隔日,恶霸又派人来要钱、抓人,习仲勋以军人的身份出面及时阻止,灭了恶霸的嚣张气焰。这段故事大家都看得格外仔细,作为来自革命圣地的延安人,延安日报社社长许怀金在参观结束后感慨地说:“虽然我们来自红色‘摇篮’,但这种立体影像还原历史的方式却很新鲜,为我们在新时期开展传统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
血肉关系的“金兰”之交
革命精神永不朽,红色记忆传千古。
参观完凤县革命纪念馆,文化名人和媒体老总专程来到了习仲勋在凤县的故居“刘家大院”,这里至今仍保留完整。当年习仲勋把这里作为秘密集会地点,经常组织党员在这里研究革命工作。8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最生动的红色“教科书”,让参观者如同在读一部共产党人的创业史。“刘家大院”的主人正是和习仲勋义结金兰的刘尚志,刘尚志的后人刘国光以“主人”的身份给大家介绍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文化名人和媒体老总一边听一边摸摸这里、看看那里,不时地询问刘国光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细节。大家纷纷感慨,凤县能把历史遗迹保存如此完整,把历史故事挖掘如此深入,可见对待红色文化传承的认真和诚恳。
著名作家王宗仁还专门让“刘家大院”的讲解员给他打印了一份介绍资料,他说自己虽然是宝鸡人,但如此生动具体了解“两当兵变”和凤县的红色历史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凤县人对红色文化的尊重令人称赞,他要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有机会把这些好素材写进文学作品中,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在参观了凤县革命纪念馆、“刘家大院”后,对此次“发现红色凤县”之旅的活动感触颇深。他说习仲勋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革命先辈,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领导人,没来凤县之前,他对凤县的红色文化了解很零散,这次通过近距离接触,更加深入详细地了解到了这段历史故事。周明说,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筑牢理想信念的基因,通过这样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可以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先辈的革命精神,这样的活动很有价值,意义深远,值得继续坚持下去。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