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要当有心人 陇县东南镇予村第一书记夏志平
刚到予村的第一天,我有些吃惊。虽然,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像予村这样偏僻落后的村子,我见得很少。我暗下决心:前方就是“刀山火海”,我也要一步一步踏过去。
村上有两个女孩,好学上进,但由于家庭困难,父母不打算让她们再上学。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十分着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个朋友说想捐资助学,但一直还未找到合适的对象。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便将两个孩子的家庭、学习等情况整理成详细的图文资料邮寄给他,他承诺会资助到底。
一周后的一个晚上,其中一个女孩的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是收到了资助款。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在电话里连连道谢。第二天大清早,村支书和村主任先后给我打来电话,称赞我做的事,村支书说:“哎呀,夏书记,你给两个娃联系资助者的事在村里炸开了锅,群众都说你是个办实事的人,大家都认准你了……”那一刻,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是协调宅基地一事。予村7组共有15户村民,由于居住条件恶劣,生活不便,致富无门,为了挖断7组群众的“穷根”,村“两委会”决定对该组群众实行整体搬迁。然而,搬迁就得向条件较好的8组兑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工作难度可想而知。7组群众要求1:1兑换,8组群众则要求1:1.3兑换,谈了五次,都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于是,我再次组织村“两委会”成员和7组、8组组长在一块协商。交谈中,因话不投机,8组组长准备拂袖而去,我忙上前劝阻,他反问我说:“我打工一天能挣80块,当个组长一月才拿200块,你今天叫我来,耽误了一天,谁给我80块?”“来,我给你80块!”说着,我便掏出100元塞给他,他当时就愣住了。“夏书记,你看你,我也只是发发牢骚,你还当真了?”“既然不要,那咱今天就兑换宅基地,按1:1兑换,你看如何?”“夏书记,为了群众的事你都做到这样了,那就按你说的办。群众的工作,我来做……”搬迁点宅基地一事,就这么敲定了。之后,只要我和村“两委会”研究决定的事,群众就会一呼百应。
现在予村村庄整齐了,环境干净了,群众致富有了门路,人有精神了,脸上有笑容了。现在,只要我走进予村,碰上的男女老少都会和我打招呼,有递烟的,有叫我去他家吃饭的,自己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我对一句话有了更加深切的感悟:“功夫不负有心人。”
(本报记者刘亚媚整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