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宝鸡】紧贴企业发展脉搏

2017-05-03 18:25  宝鸡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秦玮玮

渭滨区是我市工业、商贸中心。这里有秦机、烽火等国企“老大哥”,有开元商城、天下汇等商业巨头,又有“互联网 +”、机器人等现代“新秀”。传统产业、现代产业何以竞相云集渭滨区?不少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区委、区政府倾心为企业服务,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紧贴企业发展脉搏,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让我们放心大胆发展,这是各类企业云集渭滨的最强吸引力。

花香蝶自来,巢美凤飞到。如今,秦机、长岭等大中型企业转型升级步履铿锵,商业街区业态丰富吸引人气,互联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老牌大企业,发展不断加速,渭滨区用贴心服务在追赶超越的道路上奏响了一曲跨越发展的凯歌,为重返“五强区”注入了新动力。

企业“点菜”政府“接单”

又有一个大项目落户渭滨区。近日,重庆方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渭滨区政府就智能便民亭等项目签约,该项目总投资逾百亿。这是渭滨区用好服务吸引大项目、大企业落地的一个缩影。

俗话说,对症才能下药。大中型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需要资金项目;商业企业招商引资缺少平台和机会;互联网企业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每个企业的需求不同,渭滨区深知,要服务好企业,就要知道企业最真实的想法,最大的难题,最迫切的愿望。对此,渭滨区针对不同企业,提供精准精细化的服务,做到企业“点菜”,政府“接单”。

区上积极搭建桥梁,帮助宝鸡铁塔公司和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就石墨烯的研发、应用进行深入合作。和宝鸡铁塔公司一样,渭滨区围绕辖区大中型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解决在扩能改造、土地征用、项目提升上的难题,一起和企业想方设法走出去、跑项目、争资金,做好服务保障,力争让企业安心在渭滨区“安家”。

“过去有事找相关部门解决,现在干部都来为我们服务,我们可以踏踏实实搞建设了。”不少企业负责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他们对政府部门的感激之情。服务企业没有终点,近期,渭滨区正在对辖区内企业厂房、设备等现有闲置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和企业一起就这类资源如何使用进行研判,充分发挥这些闲置资源的作用,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在渭滨创业没有后顾之忧。”说这番话的,是入驻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的一名创业团队负责人,他的信心,来自于渭滨区优质服务这一坚强后盾。发展互联网产业,渭滨区独树一帜,辖区内互联网企业云集。渭滨区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扶持互联网企业创业、创新,贷款贴息和引进高端人才等,使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产业上开花结果。人才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拦路虎。互联网人才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渭滨区积极联系,和企业一起走出去招引人才,到北上广等地推介宣传,并开展“在宝成功人士回宝创业”等活动,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培训,解决人才瓶颈。

每逢节假日,开元商城、天下汇等商场里人流如织;华灯初上,石鼓太阳市美食城家家客满……渭滨区处于我市商业核心位置,商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据区招商局局长苗胜利介绍,区上积极服务商业企业,利用外出招商机会和各种宣传平台,帮助企业包装、推介、宣传项目。屈臣氏、必胜客、横店影视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渭滨,为巩固渭滨区商业核心地位注入源头活水。(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现在,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来此创业的外地客商,都“沐浴”着渭滨区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怀,这种关怀为他们带来了发展的春天,赢得了区域经济大发展。今年一季度,渭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良好开局。

转变理念甘当“店小二”

“您好,您的社保卡已办好。”近日,宝鸡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物流部职工刘磊高兴地拿到了新社保卡,而这个过程仅用了不到半小时。原来,渭滨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创新服务方式,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厂里,将贴心服务送到“家门口”,为企业1300多名员工办理社保卡,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宝鸡吉利汽车整车项目是我市招商引资来的重点项目,主要承担“博越”系列车型,该车型市场销售火爆,生产任务紧,该厂有1300多名职工没有办理社会保障卡。厂区距离市区有30多公里,加之生产任务重,职工请假势必耽误生产。得知这一情况后,渭滨区人社局决定上门为企业服务,并灵活根据企业作息时间,现场办理社会保障卡。宝鸡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时间对我们来说都是真金白银,多亏了人社局的贴心服务,让我们实现了生产任务和员工办卡两不误。”

以前都是企业有困难请政府来解决,现在是政府到企业上门服务,这一来一去,既是政府服务企业态度的转变,更是从“官老爷”到“店小二”理念的转变。

理念的转变还体现在不断提升软服务上。去年,渭滨区三合村等五个被征地村的253名农民,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区政府财政补贴共759.3万元。去年年底,就有200多人享受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不少老人表示:“过去职工退休了才有养老金,现在我们农民到了退休年龄,同样有退休金,这是天大的好事。”这一举措让失地农民老有所养,扫除了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不仅如此,政府当企业“贴心人”,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职工解决随迁子女入学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外来人员安心创业。现在,“店小二”精神成了渭滨区优质服务的标签,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服务企业锤炼好作风

从扫地机器人热卖到机器人餐厅遍地开花,机器人迈入寻常百姓家不再遥不可及。不仅如此,不少企业在自动化车间里,还用上了工业机器人。近日,在秦川集团智能数字化车间,秦川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装配线试产启动,该项目生产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将不断为宝鸡工业强市、智能制造作出贡献。

其实,秦川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装配线试产启动,离不开渭滨区的支持和帮助。渭滨区工信局等引导企业向上争取资金,积极牵线搭桥,该项目得到国家工信部支持,拿到了一亿元的专项资金,前期已有部分资金到账用于生产线建设,加快了企业智能制造步伐。

提供融资服务,犹如给企业“输血”,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立足辖区企业,渭滨区工信局还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会,和工行、建行、区小额贷款中心等合作,为企业提供贷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渭滨农商银行签订协议,每年给辖区企业放贷,解决企业融资难。同时,加快畅通“供需双方”交流选择的信息渠道,每年汇编行业政策,下发给企业,便于企业从中寻找对应政策,每年组织一到两次产品对接会,帮助企业寻找市场和机遇。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一剂良药,实现“重返五强区、率先奔小康,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区”目标,离不开知识、技术和人才。区工信局根据企业需求,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互联网 +”等方面,邀请省工信厅专家开展讲座,鼓励企业和院校结合培育人才,解决人才难题。

一道道难题在相关部门和党员干部的帮扶下,迎刃而解;一个个难事在干部的代办下,有了好结果;服务企业不仅是经济的助推器,也成了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在渭滨区为企服务的热潮中,广大党员干部切身感受企业经营发展的艰辛,密切了与企业的感情,弥补了知识和实践的短板,提升了政府服务企业的水平。大家以身作则,在深化作风上扎牢笼子,在优化服务上汇聚企业合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也为渭滨区追赶超越、乘势而进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乘着春风,渭滨区在为企服务的道路上,将继续起航前行,走得更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召开文明旅游联席会:为导游领队建诚信档案

    2017-05-04 08:57阅读

    【汉中】一定要为老百姓干点事

    2017-05-03 12:30阅读

    【铜川】贷款为铜川市企业发展加力

    2017-05-03 08:32阅读

    【渭南】大荔发放4万余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2017-05-02 14:03阅读

    【铜川】一季度工业经济增势良好

    2017-05-02 08:17阅读

    西安纺织城客运站启用刷身份证扫脸自助查验

    2017-04-30 09:33阅读

    【宝鸡】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联体协同救治网络成立

    2017-04-28 18:3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