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宝鸡】太南村绳匠:物小利薄可别小看

2017-05-04 18:08  宝鸡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王星

绳产生于农耕时代,如今机械化打绳逐渐运用到生产中,手工打绳慢慢消失,绳匠这个行当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凤翔县南指挥镇的太南村,住着一群打绳人。打绳,就是匠人将麻绳、草绳、尼龙绳等作为坯绳,然后将几股坯绳放置在自制的工具上,慢慢拧成一条绳。可别小看了绳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些手工制作的绳子,而绳匠这个行当也曾红极一时。太南村人讲,这个村以前叫太尉村,相传是唐朝太尉白敏中晚年隐居的地方。因白敏中对唐代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去世后该地便取名为太尉村。后来太尉村被分为太南、太北两个行政村,太南村因麻绳编织而名声在外,祖辈生活于此以打绳为业。

今年60岁的白坤是太南村的知名绳匠,他家手工制作的绳子,坚硬且结实,至今仍是甘肃、河南等省棉麻公司、建筑单位的采购首选。白坤十多岁时开始学习祖传的打绳手艺,他回忆,过去村子里家家都有纺车,人人都会打绳,后来很多人觉得辛苦利薄,慢慢转了行。

打绳讲究的是活细手勤,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颇有讲究的手艺活,它要求几股绳的力度一致,而这力度就靠绳匠自己掌握。白坤说,麻绳分粗、细两种,粗的用于工业,细的供给农业,他一个人一天能拧绳60斤,干这活要有耐心,急了绳就不结实了。如今,太南村里的打绳人越来越少,白坤不无伤感地说,不知道打绳的手艺还能坚持多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安康】汉阴公布首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

    2017-05-04 16:08阅读

    共享单车倒逼改革 西安公租自行车将完全实行市场价

    2017-05-04 11:15阅读

    【铜川】上海考察团到印台区考察果业

    2017-05-04 08:17阅读

    【汉中】一定要为老百姓干点事

    2017-05-03 12:30阅读

    【安康】岚皋:五一小长假美景美食醉游人

    2017-05-02 20:03阅读

    【汉中】全市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动员暨政策培训视频会议召开

    2017-05-02 12:06阅读

    【宝鸡】宝鸡市联合执法净化旅游市场

    2017-05-01 18: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