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假日夜晚,他病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记金台区硖石镇国土所所长强福绪
本报记者陈继良白杨
5月6日,艳阳高照,大地暖意融融。午饭后,受忙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镇党委书记陈卫东的委托,金台区硖石镇镇长李兵带着机关干部们的关心,匆匆赶到市中医医院,看望慰问病倒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岗位上的硖石镇国土资源所所长强福绪。
5月1日晚10点多,镇上还在加班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最近一直带病工作的老强突感不适,头昏恶心,他赶紧跑到院子,扶住一棵大树稍稍休息。他摇摇晃晃,几乎快站不住了,这一幕恰好被参会的村干部看到,紧急把他送往医院,一检查是脑梗。4月中旬以来,59岁的强福绪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没休过一个周末,更别说五一假期了,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完全被累倒了!
在5月5日下午召开的全区三级干部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金台区委书记景耀平和区长宁怀彬,对强福绪的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肯定,认为他是全区干部在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楷模,同时希望大家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既要干好工作,又要注意身体。虽然人在住院,可老强还挂念着工作。由于送医及时,老强恢复得还算可以,但看起来脸色发黄,精神不佳,身体左侧发麻。就这,他还时不时看微信里同事们发的脱贫工作进展情况,在镇上工作了大半辈子,这位老党员对硖石的山山水水难以割舍。
带病坚守的“老黄牛”
硖石离市区虽然很近,但山大沟深,坎梁交错,一些贫困户居住在山里,生产生活不方便。就脱贫攻坚而言,硖石占了金台区的绝大多数,全区9个贫困村,硖石就占7个,列入移民搬迁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30多户,硖石就有116户。2015年,精准扶贫战役打响后,硖石努力把住在半山腰山顶的困难群众搬到交通便利的地方,户数多、工程量大,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搬迁前期的调查和选址等任务,就责无旁贷落在老强的肩上。(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听起来是国土所长,但人手紧,实际上主要就他一个人在忙。百余搬迁户,分布在全镇22个村,除了贫困村,其他村也有零星的困难群众要搬迁。要搬迁,就先得摸清底子。老强就下村走访,逐村逐户,踏遍了沟沟坎坎,走遍了家家户户,费尽了口舌,磨破了鞋底,挨个过了一遍。有时为了走访分散的住户,就要靠步行,翻山梁过沟底爬坡坎,进十几户门就得六七个小时。动工前,他又和村干部一起实地踏勘,在土地规划范围内选址放线。而稍微有空,他就要静下来给每户整理各类报表资料,做到了一户一档,一户一册。
老强很消瘦,年近花甲,再有半年左右就要退休,但工作起来可以拼命,忘了自己的年龄。这段时间老感觉头晕,人没精神,回家后蔫头耷脑,坐在沙发上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开了些中药带上喝,在镇上村上忙着,把身体也没太当回事。最近机关已连续四五个礼拜在加班,老强也一直跟着,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大感觉不舒服而休息。机关干部符红涛说,老强的老花镜最近坏了,可也没空回市区去修,看报表填资料又不能拖,只好举着资料报表贴着眼睛看,看得人于心不忍。在发病前几天,老伴还打电话提醒他别太拼了,身体要紧,年龄大了跟年轻人比不了。可老强却给老伴说:“工作很多,大家一样都在忙,我咋能歇着哩!”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5月6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了硖石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寻访老强曾经一遍遍走过的足迹。在贺家渠村,一排排新居整体划一,宽敞明亮,这就是11户贫困户的新房。
走进三组徐拴林家,他的老父亲正在厨房里做饭,走进屋里,陈设简单,但摆放整洁,客厅卧室和厨房错落有致。徐拴林说,他家原来在高坡上,他和弟弟、父亲只有三间土坯房,去年新房盖好后,年底前就搬了进来,他乐呵呵地说,“搬下来后,现在干啥都很方便”。现在,弟弟在外打工,他在家里一边照顾有心脏病的父亲,一边在村上清扫街道。四组的贾存贵也在去年11月从半山腰搬到了这里,一家五口彻底告别了土房,妻子和大儿子在外打工,小儿子上初中,他则在家照顾多病的老父亲,平常在附近干些零活。贾存贵说:“搬迁前,老强来家里走访,还问我爸的身体状况,是个好人啊!”村支书魏永锋说:“老强年龄大了但很细心,走访群众时很和气,从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他介绍说,村上2015年列入搬迁计划的11户,在去年都已入住,2016年要搬的16户贫困户,房子在堡子山根已盖好,待生活设施完备后,今年就可以搬入。
在硖石的另一个集中安置点高家湾村,从蟠龙寺、吴岳庙村异地安置的贫困户已有七八户顺利地住进了新房。副镇长、高家湾村村支书魏银军说,包括异地安置的在内,他们村建档立卡移民搬迁户有26户,再加上土坯房改造、安居工程和生态移民搬迁的共228户,把各类困难群众从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的山上搬到长坪公路边,工作量真不小!所有的土地规划手续等都要老强一一过手,他对群众的事很精心很负责,但又认真把好关不乱开口子。
任劳任怨的“老党员”
老强在硖石工作了30多年,可以说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作为一名有着4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一直兢兢业业干事,把组织分配的工作干好,多年从事机关财务工作,2014年才转岗,被任命为硖石镇国土资源所所长,干了这一行就铆上劲了,虽然临近退休,但他丝毫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念头。
席荣华和老强年龄相仿,是一块工作多年的同事,是政府机关院子为数不多的几个“50后”,他就对老强打心眼里佩服。老席说,他们快60岁的人,好多对电脑都不大懂,可老强就不一样,像年轻人一样能玩转电脑,移民搬迁的报表资料都是他自己在电脑上做的,而且打字用的都是五笔,做得很齐整。前一阵太忙,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他就晚上加班整理资料,有时两三个晚上不睡。符红涛承担了机关的其他几项工作,还要包村,他说,移民搬迁的资料一户一档一册,一户的资料摞起来就几公分厚,都是老强一手完成的,他也只是偶尔来搭把手。在搬迁规划实施前,入户走访、选址勘界、督促监理等工作,把老强忙得够呛!
移民搬迁是好事,可贫困户各有自己难念的经,有的想搬力量达不到,除政策补贴外的钱也拿不出;有的在山上老屋住惯了,离坡地近不想搬;有的担心搬下去生计成问题,将来生活压力会更大。老强在入户走访时,就详查细问,苦口婆心地讲政策,打比方讲事例,设身处地为贫困户着想,帮助贫困群众打消思想顾虑。何家坡村一组的席新明就在老强和村干部的多次劝说下,才打定主意,从半山腰搬到了长坪公路边。他说:“强所长是个好人,多亏他当时劝我搬下来,赶上好政策,现在的生活是大变样。”现在,他家的新房已经盖好,用不了多久就能搬进去。
强福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可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脱贫攻坚上,而唯独没有考虑个人得失,在硖石的山山水水上书写了大写的党员形象,给困难群众留下了难忘的公仆情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