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对症下药立行立改
本报特约记者 杨国涛
连日来,洋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组织各驻村工作队和脱贫攻坚相关单位,深入农户,驻在农家,开展政策宣讲、数据清洗和精准帮扶,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出实招、用真情。四级宣讲:扶贫政策入农家
“这一轮的数据清洗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按省上两条标准和九条红线把贫困户识别出来,真正让群众满意。”
“解决住房难题现在有异地扶贫搬迁,政府不但有补助,而且特困户还可以申请保障房。”
“扶贫贴息贷款申请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是贫困户,而且你愿意发展一定的产业,你就可以申请,而且政府还会给你补贴80%的利息,自己出一小部分就行。”
连日来,该县县、镇、村三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先后深入全县275个村(社区)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向群众广泛宣传本轮精准识别和相关扶贫政策。
为让脱贫政策家喻户晓,该县积极推行县级领导带头讲、县委宣讲团到镇(办)讲、小分队进村讲、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入户讲的“四级宣讲”模式。数据清洗工作开始后,30余名县级领导带头深入包扶镇村宣讲政策100多场次。同时,该县还从农业、教体、卫计、扶贫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10个宣讲组深入18个镇办开展政策宣讲和再培训。结合精准识别和入户调查核实,县直各单位、镇(办)先后派出近千名干部参与精准扶贫政策宣讲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宣讲1000多场次。异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教育脱贫等一项项与贫困户密切相关的政策宣讲,不仅有效提升了扶贫政策知晓率,还进一步拉近了干群距离,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绣花功夫:精准识别贫困户
“这次识别的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也客观公正,我心服口服。”5月4日,该县黄安镇庙垭村3组群众段儒德看着村上公示的贫困户名单感慨地说。
经过三轮走访、三轮评议和两轮核查后,该村6户群众按照“九条红线”予以退出,同时3户群众因家庭变故、重大疾病等被识别为贫困户。
“这样的公开评议很好,一把尺子量,一张筛子过,有效化解了群众的怨气,让所有群众都心服口服。”该村村支部书记冯世荣如释重负地说。
连日,该县集中抽调3000余名机关干部全面深入全县275个村(社区)严格用政策的“铁筛子”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让贫困数据得到再次核实清洗。
为确保贫困识别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该县及时召开贫困识别和数据清洗工作培训会,对省市关于精准识别的时间节点、相关政策和贫困标准进行系统传达学习。随后,全县110个驻村工作队迅速深入全县所有村组实地走访了解群众家庭人口、住房情况、收入状况及发展计划,全面掌握精准识别的一手数据资料。
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中,该县坚持按照“三评议、三公示、两核查”的要求,在驻村工作队了解掌握农户基本情况基础上召开小组、村两次评议会,让群众评说识别贫困户,然后组建由县、镇、村三级干部共同组成的工作组再次走访农户,实打实征求群众意见,让所有群众全程参与贫困对象的甄别和确定,以公开保公正。为做到“不漏进一人,不错退一户”,该县还由各镇(办)牵头对初步确定的贫困户和本轮识别中的剔除户、新进户作进一步群众评议,并由县级领导带队核查,在组、村、镇公示群众无异议后才确定贫困名单,全力确保精准识别率和精准退出率达到100%。
瞄准短板:对标脱贫促落实
面对省市对该县精准扶贫审计反馈的2大类8个方面问题和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到该县暗访调研时提出的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群众工作不深不细等问题,该县所有县级领导、脱贫攻坚各主责部门和18个镇(办)主要负责人按照“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主动认领对号入座,积极对照省市要求寻找差距,立行立改。
39名县级领导第一时间深入包抓镇村,与贫困户再次见面,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存在困难,帮助其出主意、想办法。110个驻村工作队和136名第一书记在进行数据清洗的同时,积极协助贫困户逐户确定具体帮扶措施,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整改方案》,推动各镇(办)和主责部门对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和社会兜底等再捋一遍。
为进一步严肃扶贫及驻村工作纪律,提高帮扶针对性和实效性,该县纪委及时组建4个检查组,不间断随机抽查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在岗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在脱贫攻坚微信公众平台曝光。同时,还对9起扶贫领域违纪问题及3起违反驻村工作纪律的案例进行通报,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的震慑作用。县委组织部也迅速抽调48名干部组成6个研判组,通过入户走访、收集民意、实地核查等方式,对全县271个村(社区)领导班子和扶贫工作开展“拉网式”精准研判,确保把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干部必须配硬”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