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陈仓区贾村镇花园村闫桂平:“我有手有脚,不想戴穷帽了!”
本报记者孙海涛
“桂平,太阳刚露头,你到哪里去?”5月11日清晨6点刚过,陈仓区贾村镇花园村第一书记王建峰在村头碰上了三组村民闫桂平。“包了3亩柴胡地,赶早挖草药去!”话音刚落,闫桂平跨上摩托车,沿着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一溜烟不见了影子。
今年47岁的闫桂平,曾是花园村有名的懒汉,如今却是大伙公认的勤快人。两年前,在村里人看来,他的生活总是与“晒太阳、睡大觉、混日子”息息相关。闫桂平家里有3亩9分地,每年能打下近30袋粮食(每袋50多斤),不缺口粮,又一直没娶媳妇,这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懒散生活让他过得很“安逸”。然而,每到年底算算收入,他却总是村里倒数,家里房子成了危房也没钱加固,连续多年戴稳了贫困户的“穷帽子”。
这样一个谁见了谁都替他愁的“懒汉”,却在去年突然变了。2016年,花园村扶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村干部为闫桂平量身打造了脱贫计划,经常找他促膝谈心,还专门帮他盖起了40余平方米的住房。闫桂平触动很大,当时给村干部撂下句硬话:“再懒下去,我都不好意思了。”
村里有人背后说闫桂平“吃根灯草,说得轻巧”,“懒病”哪有“自愈”的。然而,一年多的时间里,闫桂平却用实际行动让大家改变了看法。村里修水泥路,他天天上工,每天能赚下80元,谁家盖房子,他总是跑去打零工赚工资。同时,自家田里活一点也没落下,粮食比去年还多收了两三袋。到去年年底时算算这一年的收入,闫桂平年收入居然“破万”,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子”,这让乡亲们大为惊叹。
王建峰这样评价闫桂平:“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不,今年闫桂平干得更欢了,前不久,他包下了村子后山上的3亩柴胡地,每天起早贪黑扛着锄头挖柴胡,回到家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等着卖给客商。闫桂平算算账,辛苦10天,能赚下800多元。
不过一年的时间里,闫桂平的双手磨起了厚厚的老茧。谈起脱贫的事情,闫桂平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有手有脚,不想戴穷帽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