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真情帮扶暖民心——岐山县脱贫攻坚见闻
本报记者孟民
5月8日,记者来到岐山县农村采访,每到一处,各级干部帮扶贫困户的事迹令人感动,贫困户与贫穷决战的战场随处可见。岐山县各级干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沉下心扑下身,与贫困户结穷亲、交穷友,打响了一个个脱贫攻坚战。
沉到一线去帮扶
五丈原曾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安营扎寨的地方。长久以来,由于塬高缺水,交通不便,一些群众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全村28户贫困户,在各级的帮扶下,去年已有23户退出贫困户行列,剩下的几户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当日,记者赶到五丈原村时已近11时,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的干部在一起商量给贫困户建房的事。村党支部书记白海水告诉记者,针对贫困户蔡玉虎建房的事,他们从去年一直动员到现在,登门的次数都说不清了,5月7日,蔡玉虎终于同意拆除危房建新房。他们一回到村上,就立即与县上沟通建房补助的事情。还有一户联系到蔡家坡渭河公园当保洁员,人已去上班了。村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到附近的城建集团打工去了。
交谈正浓,时间已过了12时。白海水说到村小学灶上吃饭,但开饭时间已过,炊事员给记者一行只好加餐。一人一碗干拌面。驻村第一书记李瑞宁说:“今天跟着你们混了一碗饭,平时想在学生灶上搭个伙,经常赶不上。我带来灶具,每天不是煮面条就是泡方便面。再说,住在村上心里也踏实,贫困户有啥事,随时都能找到我。”
下午3时许,记者从五丈原村赶往30公里外的县城。当走进凤鸣镇政府大楼时,楼道里静悄悄的。党委办一名女青年正在整理资料,她说,镇上干部都到各自包抓的贫困户家里去了。记者沿着北环线来到北吴邵村,一间会议室里围着一群人在开会,副镇长张继平正翻看资料。他说,镇上干部都下村了,能帮贫困户干啥就干啥。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孝说,这几天正忙着贫困户数字清洗的事,一户一户再调查,按照“九条红线”再综合研判,全村两户因人户分离、家庭情况特殊被剔除。
随后,记者又赶往几十公里外的京当镇范家营村,市兽医局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宝辉、扶贫工作队干部正与村干部商量给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的事,一项一项核对资料。“我几个星期都没休假,也没回家,扶贫的事细小头绪多,贫困户一时操不上心,有可能前面的帮扶措施就会落空。”李宝辉说。
暗访通报不留情
当天下午,记者多次试图联系县扶贫办主任张永斌,可电话总是被挂断,直到晚上8时才见到。他说,县上开脱贫攻坚汇报会,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都参加,会从下午2时一直开到晚上7时半。
张永斌说,为了使扶贫干部能沉下去,与贫困户打成一片,县上调整了部分驻村第一书记,抽调了3名得力干部担任扶贫专员,又抽调15名科级干部组成暗访队,不定时到村上暗访,每次暗访完,给全县干部要通报结果。短短半月时间,已发出通报40多期,存在的问题也很快得到了整改。
记者看到,扶贫专员李晓斐不论走到哪里,资料袋始终不离手。打开袋子,里面有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暗访成员的信息和一沓通报。
前几天,李晓斐到一个村上检查,驻村干部不见人,村干部给他打电话,他说自己搬家哩。李晓斐立即将电话打给包抓单位的一把手,不一会儿,单位领导与这名驻村干部慌慌张张赶到村上,受到了严肃批评。
5月8日晚,县纪委暗访组分头到全县各村检查驻村干部到岗情况,等检查完毕已是夜深人静时分。县纪委一名干部说,不定期的抽查暗访,倒逼干部沉到一线抓扶贫。
贫困户脱贫信心足
5月9日,记者来到蒲村镇祥和村,市人社局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韩利正在整理贫困户的资料。在他宿办合一的房间里,是一张床和简单的办公设备,床下放着一箱方便面。他说:“我住在村上,在镇政府搭伙。虽然吃住条件差些,但不吃不睡,咱也想让贫困户早日脱贫。今年还有19户没有脱贫,我们正从技能和养殖上想办法。”
正说着,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付杰来到村上检查。他告诉记者,现在全县33名县级领导每人都包抓有贫困村和贫困户。昨天,他专门到自己包抓的凤鸣镇北杨村贫困户曹建科家去,看到上个月帮助买回的19头猪仔个个长得欢实,他叮咛曹建科一定要喂好。离开村上,他又到曹建科女儿上学的县第三中学,了解孩子学习状况,与班主任交谈,临走,拿出100元交给曹建科的女儿当生活费。“自己掏点腰包是小事,关键是这户人家在帮扶下对生活有了信心。曹建科开着拖拉机每天给附近的村子清运垃圾,妻子养猪,两个人都忙起来了,这是脱贫的希望。”付杰说。
当记者走进益店镇村民赵焕生家时,年逾六旬的赵焕生高兴地说:“村干部隔三岔五来帮助我,我走村串户卖豆花,去年还清了陈旧债务,还有几万元结余,已经彻底脱贫了。最近我得了病,等把病养好了,我还要好好赚钱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