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魏家崖村:全家动员 日夜守宝
本报记者张琼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是周人奉行的准则,周人讲究“以德为先”,这种重道德尚礼仪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周原大地上的人。西府人常说“德行”二字,谁谁德行好,值得交往;谁谁德行差,则受人厌弃。德行咋样,就看一个人能否明辨黑白忠奸、是非曲直,看他做的事是否正派正直、光明磊落。
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决不拿,这是西府人对自我德行的要求,正因为有这种自我道德约束,加上我市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宝鸡涌现出许多民间护宝英雄。
在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有一户家庭,发现文物时,全家做出了收集文物、积极上报、日夜护宝的文明行为。2014年10月16日下午4时许,魏家崖村村民魏炳祥担心后院危崖坍塌压坏房屋,便开着挖掘机清理土崖,突然挖出一块铜片。魏炳祥下车剥开泥土一看,铜片上有精美纹饰。此外,土堆里还有好几个泛着铜绿色的“土疙瘩”,剥掉泥土“土疙瘩”变身铜罐罐。魏炳祥想道:“这八成是青铜器!是文物。”
随后,魏炳祥和妻子魏小宁细心地将土堆中12个铜罐子取出,并在附近搜寻到部分青铜碎片,眼看天黑了,就将文物挪存家中。咋样妥善处理这些文物,魏炳祥决定召开家庭电话会议,将此事告知在部队服役的儿子魏沙。一家人形成共识:为确保文物安全,要尽快上报文物部门。随后,魏炳祥拨打114,查询到宝鸡市文物旅游局的电话号码,把家中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才安心睡觉。
次日早上8时许,魏炳祥拨通了宝鸡市文物旅游局电话,报告了文物情况,表示要将文物上交给国家。一小时后,陈仓区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来到魏家崖村,对出土文物进行清点,对墓坑进行抢救性清理,魏炳祥如实将文物出土位置告知文物工作者,当日,这批文物被运往陈仓区博物馆保存。据文物工作者发掘、考证,这座墓葬为春秋早期的秦贵族墓葬,出土文物30件(组),有青铜鼎、簋、盉等,这批文物为研究春秋早期秦人历史提供了新资料。同年11月,魏炳祥一家人的护宝行为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文物珍贵,但比文物更贵重的是人心,像魏炳祥一家的有德村民,塑造了西府纯正的民风,这民风是西府大地上最美的珍宝。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