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今年国家公祭 四组数字当牢记

2017-12-13 10:37  新华社  字号:T|T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今年国家公祭,有四组特殊的数字当牢记。

——第一组数字“12·13”。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14年2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第二组数字“30万”。

在那场人类浩劫中,到底有多少同胞被日军屠杀?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分子一直在数字上做文章,企图通过歪曲数字进而达到否认历史的目的。“这是法庭的判决,不容任何置疑。”张建军表示。

1946年2月15日成立的南京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为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尸体经慈善机构掩埋有15万余具。根据该判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少于30万。

——第三组数字“80周年”。

从1937年到2017年,南京大屠杀这场人类浩劫过去了80周年。今年12月13日,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80年,从客观上看,时间并不长,但在社会心理层面,却似乎过去了很久。张建军习惯将国家公祭比喻为警钟:“时不时地敲一下,有利于我们记住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就在这块被我们称之为祖国的土地上,战争的阴影才刚刚消散,不要患上和平麻痹症。”

——第四组数字“10·9”和“11”。

2015年10月9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7家单位申报的11件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国际社会官方层面对这段历史的认可,对那些企图歪曲这段历史的人来说是极大的讽刺。

“11件档案背后,站立的是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与中国人守望相助,为历史存证的人类良心。”张建军介绍,这11件档案包括身处国际安全区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日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下来16张侵华日军自拍的屠杀平民及调戏、强奸妇女的照片,中国人吴旋向南京临时参议会呈送的日军暴行照片,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判决书的正本等。(记者蔡玉高蒋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雾霾来袭!西安12日18时启动重污染天气Ⅳ级应急响应

    2017-12-13 00:30阅读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本学期第一次家长课堂成功举办

    2017-12-12 11:22阅读

    西安市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推进会 暨高中教学竞赛活动表彰会

    2017-12-11 16:01阅读

    救援英雄黄忠文19岁儿子要将公益进行到底

    2017-12-09 17:12阅读

    西安与成都的差距 这些报告让你看透彻

    2017-12-07 23:09阅读

    西安市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启动

    2017-12-07 15:11阅读

    服务零距离 服务全天候 服务高标准西安工商打造“五星级”服务平台

    2017-12-06 11:5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