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搭建立体丝路 打造内陆开放新格局(2)
构建多元平台
内陆开放高地效应进一步凸显
欧美的名牌箱包、澳洲的奶粉、韩国的化妆品、日本的纸尿裤……如今的西安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易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洋货”。近年来,西安市依托综合保税区,先后启动跨境出口及直购进口业务,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
凭借西安国际港务区搭建的内陆港平台,一趟又一趟“长安号”把中国的优质产品送到中亚、欧洲,又运回国外的商品,构建了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黄金物流大通道;依托西安跨境电商平台“洋货码头”开通的跨境电商货运包机,构建起了与世界贸易往来的“陆空联运”桥梁;国内首个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西安港”,与墨尔本港、利特尔顿港等国际港口打通了陆海国际货运通道;西安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了跨境电商“海外仓”;西安铁路一类口岸、西安港进境粮食、进口肉类、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已相继通过国家验收并陆续投运……
随着“通道+口岸”功能叠加模式的基本形成,“海陆空”齐备的全方位立体开放,让西安这座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内陆城市走向了开放的最前沿。记者从西安国际港务区了解到,西安港是我国首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目前,正在以始发港和目的港的身份,带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全球经济贸易大循环。截至2017年,有174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相继在西安落户,全年出口总值1552.38亿元,增长63.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内陆开放高地效应进一步凸显。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