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农民画”是大西安对外文化交流的切入点
“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壁画、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基础上衍变,以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户县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户县农民画”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甚至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
1974年~1977年,国务院文化部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专题组织了“户县农民画”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国展览,农民画家李凤兰等六人代表户县出国访问。1976年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县级农民画展览馆(面积7388平方米)。同期,“户县农民画”相继被作为邮票、年画在全国出版发行。1988年12月,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户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2011年,文化部授予户县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到2000年左右,“户县农民画”作者队伍已发展到2100多人,骨干作者300多人,农民画专业户30多家。共创作作品3万余件,其中 1200余件在国内获奖,600余件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收藏,18700余件被国外博物馆和外国收藏家珍藏。数千件在美、英、德、法、日等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28位农民画家先后35次出国访问、讲学、办展和表演。比利时、加拿大、日本、荷兰、挪威等国家专门拍摄了“户县农民画”电影新闻片。
农民画的巨大影响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户县人到外地,可以凭农民画广交天下朋友,创外汇、招商引资。不少企业、投资商人纷纷到户县办厂,有的企业还把自己的产品同“画乡”结合起来,如“画乡牌水泥”“画乡牌荷叶排骨”等。不少企业家说:“产品带画乡,美名到处扬。”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