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女性95后人群细分 西安演出市场票房争夺战目标有你吗?(2)
文创先锋眼
提升票房竞争力 西安能做些什么
搞好创作 作品是立足市场的根本
一部作品有没有市场的爆款相,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是对市场风向的不确定性,而必然性是在创作的每个环节做扎实了,才有可能诞生精品。不同的作品,目标观众群也不相同,只有市场上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才能锁定相对固定的人群,形成消费习惯。记者向西安几家院团了解一部剧目的诞生过程。
陕西人艺院长李宣从宏观角度向记者透露,省人艺剧院的艺术作品储备是个阶梯型的工作,“我们一般是有一个五年计划,大戏是两年为一个周期,这五年来说,我们完成了《灯火阑珊》《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三部大戏。小剧场方面则是一年六部戏,演两轮,三部是复排剧目,另外三部是引进版权或者原创戏。”李宣更表示应该让更多的本土话剧脱离政府补贴走向市场,“本地院团应该断奶走向市场。”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院长王丽虹告诉记者:“有时候一部剧很纠结,需要创作两三年。创作很顺半年或者8个月就能出来。最困难的部分是构思和剧本创作,这个时间不限的。剧本出来之后,一般舞美设计制作、造型设计和制作、音乐设计、人员的投入和排练,差不多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西安话剧院宣传营销部主管杨鹏飞表示:“我们无论做大戏小戏,一直坚持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创作方向,为观众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正能量。小戏的创作基本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大戏创作,例如刚刚上演的《柳青》从开始筹备到首轮演出有两到三年的时间,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都要有细致的打磨过程,边演边调整,要到定版的状态周期就会更长一些。
降低成本 院团需要固定剧场
经常看演出的剧迷都清楚,除了演员的表演,剧场的硬件设施是观看体验的重要方面。西安目前硬件最好的剧场,非西安音乐厅和陕西大剧院莫属,它们也不是单纯的剧场,还自主引进了大批国内外优秀的歌剧、舞剧、话剧等演出。一位资深剧迷表示:“我个人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演出都在大剧院和音乐厅看。大剧院和音乐厅会有租场演出,但是会特别注明,所以保证了自己的品质和口碑。”除此之外,人民剧院、索菲特人民剧院,成为大部分大型剧目演出的选择。
“省人艺最痛苦的事情没有自己的剧场,每一次合成排练都得去租,成本很大。”李宣有些无奈地表示:“全国巡演我们去了各地最好的剧院,北上广深就不说了,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哈尔滨、株洲,这些地方的剧院都好漂亮,我之前站在哈尔滨的太阳岛剧院门口,就想什么时候西安也有这么好的剧院啊!”
西安话剧院宣传营销部主管杨鹏飞表示:“大剧场6万、8万一天场租,对于一部剧而言是很大的成本投入。”而西安话剧院目前拥有了自己的固定演出场所——新城剧场,“我们坚守文化部“一院一场”的政策,也正有了新城剧场,我们的剧目才有了磨炼的时间。但剧场的运营更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剧目有了盈利,才能更好地反哺剧场的各项成本开支。”
王丽虹则表示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非常不利于市场的培养,“儿童剧院没有自己的场地,西安演艺集团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内有一个报告厅,我们基本就在那里演出。如果有自己的固定场所,形成常年常态的演出,让家长知道带孩子去哪里可以看到好的演出,对市场培育也很重要。”王丽虹还建议政府提供补贴,盘活营业性演出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的场租都不便宜,三万到六万,对一部儿童剧来说成本太大。大型的儿童剧演出,一年不会超过十场,而且儿童剧的演出也是白天为主,如果政府可以给一些补贴,盘活西安闲置剧场,我们也愿意每周周末去为孩子演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