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残疾人群舞节目《大老碗》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群星奖系列展演活动中精彩亮相
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群星奖参赛作品惠民展演,10月18日晚7:30在西安东等幸福新城项目部农民工分会场举办。西安市选送、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演出的舞蹈节目《大老碗》一经亮相,就得到了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舞台虽然设在工地上,但绚丽的灯光、专业的表演,一点不逊色。首先由山西代表团带来的阵阵鼓声将演出拉开帷幕。据介绍,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作品,在我市设置的四个分会场逐一亮相。
我市的节目压轴出场。当一群穿着刺绣红肚兜、上面绣着虎头元素的演员们端着如盆大的老碗上台表演舞蹈《大老碗》时,一下就感到这是咱陕西特色了。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整齐的动作,18名听障学生以诙谐幽默、热情奔放的舞蹈表演,展现了一群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的陕西愣娃粗犷豪迈的性格,表达了热情好客的陕西人民给八方宾朋送上的一份热气腾腾的老碗面和对全国人民的真诚祝福。
负责《大老碗》排练的舞蹈老师告诉记者:“这群孩子利用课余和假期5个月时间完成了排练任务,因为孩子们听不到声音的身体特殊性,舞蹈排练的时候完全不用音乐而是采用数拍子的形式进行,老师讲每个动作分解成八拍,孩子们看着老师的手势,根据拍子来练习;这18个小演员里,有些完全没有舞蹈经验,虽然是数拍子,但每个人数的快慢不一样,所以刚开始很难表演整齐,但孩子们都很刻苦,现在已经很整齐了。”
据负责排练的老师介绍,以往表演的舞蹈采用陕北元素的比较多,这次选取“老碗”为主题,主要就是表现关中地区的特色,biangbiang面、大老碗,能突出表现陕西人的热情好客,选取残障人士来演绎,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多的关注残疾人群体,表现出残疾人热爱生活、眷恋家乡的别样风采。
参与本届“群星奖”惠民演出的《大老碗》作品,是我市近年来的优秀文艺创作成果,是以特殊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在提高原创能力、聚焦现实题材、突出中国梦主题、关注和记录伟大时代方面的精品力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