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该去哪买报纸杂志 市民5问西安报刊亭整治
去年7月,白师傅的报刊亭进行了改造提升,是西安市目前唯一的一家“新样板”
今后,西安市民或许只能在影像资料中,回忆这座城市的报刊亭了。按照相关要求,在今年4月底前,全市331座报刊亭都将迎来一次“大洗牌”。从时髦紧俏到萧条衰落,互联网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投射到了报刊亭身上。
连日来,本报关于报刊亭的报道,引发广大市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来电来函,就报刊亭整治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下是记者梳理的市民普遍关心的5个问题,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市民:5问西安报刊亭整治
问题1 退不掉的报纸杂志, 损失由谁承担?
从两天前开始,老董的报刊亭已经不再更新每天的报纸了。他接到了来自城管部门的一张通知,限期在4月20日前,将报刊亭自行清理拆除,否则,将按相关条例处罚并强制拆除。
“现在已经在退货了”,他的表情很平静,“退不掉的杂志,就当废纸卖了吧。”事实上,这类退不掉的“包销”类报纸杂志,该怎么处置、损失由谁承担,几乎是每一位报刊亭经营者共同面临的尴尬。
以老董的报刊亭为例,“包销”类杂志涵盖了《读者》《知音》《故事会》《意林》《三联生活周刊》等11种。“所谓‘包销’,都是统一订了一整年,”老董解释说,之所以订一整年,是因为这类杂志卖得很好,每期几乎剩不下。
问题2 是否需要开听证会?
昨天下午,莲湖路从新巷口,白师傅的报刊亭孤零零地立在西安小学旁边。2018年7月,这家报刊亭进行了改造提升,也是全市目前唯一一家“新样板”。报刊亭近6平方米大小,外观为烟灰色,不但有LED宣传屏,还有巨幅的西安城市广告。
一位中年阿姨挑选了5本杂志,付钱时,白师傅笑称,这可能是报刊亭最后一次营业了,“今后再来,可能就买不到了。”中年阿姨是这里的老顾客,她有些诧异,“这么大的事,为啥不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报刊亭是去还是留,到底该谁说了算?”她说,相比邮局订报,报刊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既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识,也是公共服务的便民窗口,可以满足很多人的文化需求。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