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关闭 业内人士:西安周边民俗村等供过于求(2)
陕西同类景区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目前正值暑假,正是旅游行业的旺季。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却暂停对外营业,再次引发外界对西安民俗类景点未来的思考。
西安产业观察人士王建红分析,按理说西安市区到白鹿原交通方便,再加上“白鹿原”三个字的知名度,该景区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现实情况却是“关门改造”,主要原因是目前西安周边的民俗村、旅游古镇等数量太多,短期来说市民需求有限,这类景点供过于求。
袁家村、马嵬驿、周至水街……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关中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也掀起了投资建设热潮。目前,除了既有民俗类景区,还有不少地方都在兴建民俗景点。那么,同类景区应当从这次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
财经评论人士肖磊表示,吸引游客多次消费、重复消费一直是旅游景区的头等大事。吸引力强的景区具有先天优势,基本还是依靠门票模式。这些年不少地方尝试探索二次消费减免费用,让游客感觉到很用心,或许是较好的方向。此外,从区域来看不要单打独斗,比如成集团公司联合开发,创设各自的特点,做出差异化。同时,资本在进入类似领域时,要注意调研同类项目的情况,避免重复建设。
此类民俗文化旅游如何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张燕表示,袁家村的成功,是多方面利好因素聚集的结果。首先是“第一个吃螃蟹”,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实力雄厚,而且善于学习不断创新。其次,从起初的当地小吃到各地民俗,改良了单纯的农家乐。总结来说,“术业有专攻”,不同的景区要注重创新、深挖潜力,培养自己的人才。坦率来说,在内部竞争和外部消费有限的情况下,下半年民俗村类项目可能重新洗牌,从业者不妨积极转型,早做打算。
此类景区应该怎样打造吸引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郝渊晓对记者分析,白鹿原民俗村距离西安城区较偏远,外地游客往往只有一两天的旅游时间,很少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前往,毕竟有闲时间的群体还是以老年人、学生为主。如何持续性地吸引游客,才是关键。
记者 黄涛 文/图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