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CPI全国同比上涨3%西安同比上涨2.6% 过半系猪肉涨价推动
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公布了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等经济数据。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涨3%,过半系猪肉价格上涨推动,创70个月新高;PPI同比下降1.2%,为近38个月新低,二者之间的剪刀差也进一步扩大。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
涨价天花板将至?
从9月份CPI数据看,猪肉价格涨幅最大。因供应偏紧,继续环比上涨19.7%,但涨幅比8月回落3.4个百分点。同比涨幅达69.3%,涨幅比8月份扩大22.6个百分点。此外,受天气转凉需求增加和消费替代影响,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环比价格上涨4.0%-7.7%。同比方面,涨幅在9.4%-18.8%之间。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9月份物价涨幅主要是受到新涨价影响,当月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3.1个百分点。
生猪价格预警分析师冯永辉介绍,当前猪肉供需矛盾主要受存栏量下滑及消费转强所致。预计在供应面走强之后,生猪采购难度将会缩小进而平抑入市价格。
现阶段在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下,生猪养殖已密集展开。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农业农村部在4月份表示下半年猪价涨幅可能超过70%,目前来看,涨幅正在接近这一天花板。
虽然肉蛋禽等仍面临涨价压力,但因时令因素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都在回落。9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环比回落了7.6个百分点。
核心物价指数仍在低位
货币政策收紧可能性偏弱
上一次CPI同比涨幅“破3”还是在2013年11月。因此,9月份CPI同比升破3%,创下了70个月新高。
记者注意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中,在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CPI在当月的同比涨幅为1.5%,与8月份涨幅持平。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表示,CPI涨幅突破3%,更多属于阶段因素,并不意味着通胀风险的全面显现。他说,判断通胀要观察物价连续走势,除了9月份,今年各月份CPI涨幅均低于3%的预期目标。9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也稳定在2%以内。这意味着市场中实际需求有限,很难出现由需求端推动的全面通胀。剔除猪肉后,物价低位将带来实际利率被动抬升,此时名义利率降幅不足,反而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其实近期除了猪价外其他新涨价因素相对有限,整体CPI上行的压力仍然在可控范围内。预计在今年以内政策面仍将聚焦于供给侧,重点在于降成本和补短板,注重以金融政策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增长。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