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的“双重标准”:金灿荣谈赵立坚怼美国的视频竟被屏蔽(3)
一、起底YouTube,“公正”的平台?
YouTube是一个网络视频平台,其注册于2005年2月15日,由美籍华人陈士骏等人创立。2006年11月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随后把其当做一家子公司来经营。自此。YouTube也开始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脚步。截止2018年,Yoube的每月活跃的注册用户超过18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
作为一个国际传播平台,YouTube对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包括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信息传播都有着重要作用。YouTube的用户来自世界各地,这些用户们通常会把YouTube作为其认知世界的窗口。
YouTube自身有着一套特制的算法,其会不间断的收集用户的信息,并根据用户的喜好,自动推送内容。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这种“推送”过程中,YouTube会潜移默化的塑造或固化受众的认知。比如,利比亚卡扎菲政权时期,美国便依靠YouTube网站推送、传播了大量蓄意丑化卡扎菲政权形象的视频,以实现瓦解卡扎菲政权合法性的目的。
与传统美国媒体不同的是,YouTube在形式上并不具备十分浓厚的美式政治立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没有“政治倾向性”。更多情况下,YouTube将这种“政治倾向性”被很好的隐藏在了其依靠大数据算法制造的“推送机制”之下。
而“推送机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逻辑是“你能看到的都是YouTube后台想让你看到的”,而不是简单地“你想看什么,YouTube就让你看什么。”
可想而知,当受众长期观看这种具有潜在“政治倾向性”内容时,他们的认知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事实上,这种“靶向投放”正是美国舆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肯尼迪政府时期,五角大楼便依靠“和平队”在世界各地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今时今日,尽管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其内核却仍然没有改变。
本次政委遭遇“限流”不是YouTube上的个例。此前,YouTube上的很多有关中国时政类的频道都遭遇了无端限流,甚至一些敢于为中国发声的外国博主也会被封杀。
或许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YouTube似乎是一个发现“真相”的地方、然而在“靶向投放”机制的作用下,你所了解的“真相”很可能只是一种被刻意营造出来的“楚门世界”。如今我们不得不意识到一件事,在互联网时代,眼见不一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