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坦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汉坦病毒它会人传人吗?
西安兵马俑在线3月24日讯 病亡务工人员汉坦病毒检测为阳性是怎么回事?汉坦病毒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附详情
汉坦病毒是什么?
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包括L、M、S3个片段,分别编码L聚合酶蛋白、G1和G2糖蛋白、核蛋白。
汉坦病毒可两种: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另一种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前者主要流行于美国,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以及德国也发现了病例。中国虽未发现,但有发生的可能。主要临床表现为,在4日左右的发热、头痛等前驱期症状后,出现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高病死率(52.4%~78.0%)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重症3~7日死亡,生存者则很快恢复,无后遗症。后者即中国常见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对其进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再一次证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肾脏是早期原发性损伤器官,病毒是肾损伤的直接因素。
汉坦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染源主要包括啮齿动物、食虫目、兔形目、食肉目及偶蹄目等,但不同地区主要宿主动物不尽相同,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有其相对固定的宿主鼠种。我国目前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和以家栖为主的褐家鼠,其次是以家栖为主的小家鼠、黄胸鼠、野栖的黄毛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以及林栖的大林姬鼠、小林姬鼠等,此外还有棕背、红背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new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