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停车楼满足停车需求 西安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
长安西路设置夜间停车位,缓解停车难。 记者 王旭东 摄
近两年来,西安市每年新增机动车40余万辆,保有量已达到380万辆,居全国第7位,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找车位、蹭车位似乎已成为有车一族的必备技能。
如何缓解这一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难题?今年我市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中心城区计划全年建成5025个停车泊位,目前已超额建成7467个;充分利用闲置用地,建成临时停车位5363个;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施划增加停车位;针对不同时段和区域的车辆停放需求,开展错时共享停车,提供停车位16993个;探索“海绵停车位”,在道路两侧施划夜间免费限时车位912个,全力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
创新 设置“海绵停车位”缓解停车难
“小区车位一直比较紧张,以前回来晚了都没地方停,现在有了夜间车位能缓解不少。” 华城国际社区居民梁先生告诉记者,车位开放时间是晚上9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刚好与上班时间错开,非常人性化。
梁先生所在的华城国际社区位于西安南郊电视塔附近,共有居民3500余户,仅有420个停车位,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此前,小区车位停满后,不少车主都把车停在附近的长安西路上,双排停车,斜向停车,在道路中央停车,挤占斑马线,消防通道等乱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安全和城市形象。交警雁塔大队长延堡中队多次执法整治后,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但停车矛盾并没有得到实质缓解。
为缓解难题,今年7月份,经交警、城管、街办、社区、业委会等多方协商,在长安西路快、慢车道两侧设置的300个夜间限时车位应运而生,早上7时至夜间9时路段车流量大时,长安西路沿线禁止停车;夜间9时至次日7时,交通流量较小,允许车辆免费规范停放,形成了“白天释放车辆、夜间吸收车辆”的效果,类似海绵特性,取名为“海绵停车位”。
交警雁塔大队副大队长裴剑介绍,长安西路“海绵停车位”投用以来,日均满足停车需求约500辆次。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绝大多数车主都能按照约定方式停车,实现了良性共治共建。此后,西安交警合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在夜间通行需求减少,停车需求旺盛,小区自身难以解决停车问题的支路、背街小巷,选择27处点位试点设置“海绵停车位”912个,供市民夜间免费停放。
为规范“海绵停车位”停车秩序,交警部门一方面将加大宣传力度,呼吁车主文明停放、及时驶离;另一方面对于不按规定时间停放,双排、多排停放的,进行劝离或处罚,严重影响交通的进行拖移。此外,西安交警还在全市设置53处60余个如厕车位,方便群众如厕停车;在便民市场周边设置限时15分钟临时停车位,方便群众临时购物停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