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进士容益光手迹现宝鸡市 系为他人书写的 21字墓志底本
近日,记者在市区新建路天上人间小区一户居民家里,发现清末宝鸡籍进士容益光的墨书遗迹,系为他人书写的21字墓志盖,一同被发现的还有清末书法家宋伯鲁书丹的铭文。
墓志篆盖是旧时镌刻在墓志盖子上的篆书文字,一般请文化名流书写在纸上,再通过石匠摩勒刻在石上,这书写在
纸上的原字就是底本,即书家的真迹。记者看到,该底本为大字体篆书,共21个字,一字一格,两字一列,被粘贴裱糊成书册的形式,内容为“清授通议大夫三品衔四川补用道长安黄公墓志铭”,这些字用墨均匀饱满、结体沉着大气,可以看得出书写者的功力。往后翻册页是墓志铭文,铭文楷书,同样一字一格并有拼粘的痕迹。铭文开头写有“长安宋联奎撰文礼泉宋伯鲁书丹宝鸡容益光篆盖”等文字,介绍了铭文起草者、书写者和篆盖书写者的籍贯、名字。在册页结尾注有“长安白廷傑刻字”的落款。
经查,篆盖书写者容益光,宝鸡人,光绪二十年 (1894年 ),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47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曾任四川新都县知县;铭文起草者宋联奎是清末举人;铭文书写者宋伯鲁是光绪十二年进士。
据收藏者张晓健介绍,底本是他几年前从咸阳收购的。他推测说,从每个字的拼接痕迹和字背面的朱砂描红来看,很可能每字是从原稿剪下来使用的,摩勒后又重新拼粘出来。宝鸡碑刻研究者认为,底本不同于拓片和书法碑帖,该墓志底本出自两名进士手迹,除了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外,也为研究墓志书法提供了原始的蓝本。
本报记者巨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