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洒黄土终不悔 忠诚岗位尽职责 ———记市劳动模范、宜君县太安林场职工陈华
“我只做了一点点事,而党和政府给我的却太多太多。国家培养了我,饮水要思源。我会继续干好林业事业,扎根山区,奉献社会。”说这番话的人是市劳动模范、宜君县太安林场职工陈华。他从1993年进入宜君县林业系统开始植树造林到现在,通过反复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造林成果。就这样,一个人24年来扎根深山,染绿黄土地;一个人24年来一心向党,用实际行动荫福山区人。
1993年6月,陈华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他便在宜君县林业站工作,2002年,被调入宜君县哭泉林场开始了他的造林梦。
2002年以前,植树造林大多采用的是挖坑栽植的方法,由于科学技术推广不力,栽种经验不足,成活率很低,陈华深切体会到没有科学技术做指导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便大胆使用油松容器育苗造林,并一举获得成功。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开创了宜君县造林绿化的新纪元,填补了铜川地区容器苗造林的空白。
为了保证自己负责的造林工作落地有声,针对宜君春季干旱多风、幼苗缓性慢、成活率低的实际,陈华大力推广良种壮苗,广泛应用生根粉、保水剂等实用技术,积极推广鸟兽防啃剂,加大混交林比重,减少鼠、兔危害及病虫害发生率,解决了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瓶颈,保证了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2010年,陈华被调入宜君县太安林场工作,面对更加繁重的担子,他没有叫苦叫累,而是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了新的岗位中。为保证工程质量,他经常深入施工一线,全面检查,看苗木假植好不好,整地标准够不够,栽植技术规范不规范,工程进度的快慢,都做到心中有数。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他极力推广和采用截杆、地膜覆盖、蘸伤口愈合剂、ABT生根粉和保水剂蘸根等先进实用的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6%。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林业重点工程建设7万余亩,有力地推动了宜君林业的发展。
1996年11月,24岁的陈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前他郑重宣誓,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多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价值。
1999年,政府出台了造福子孙后代的退耕还林政策,宜君的山区群众有许多人想退耕造林,但苦于对政策掌握不够而心里没底,没有付诸于行动。为了能让群众放心大胆退耕还林,陈华先仔细琢磨退耕还林政策,在学深悟透后,再向周围的群众宣传政策的好处。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他把全镇有栽树意愿又苦于没有技术支持的农民集中在一起,进行技术培训,详细讲解了几种树木的栽植和管理方法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便于沟通。培训班后,陈华比以前更加忙碌了,时而讲解方法,时而亲身示范,毫无保留地传授着他的专业知识,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植树造林队伍中。
一片片树林,诉说着陈华的艰辛与喜悦,一次次奉献,谱写着陈华的坚强与无私。在这名普通共产党员凭借坚韧与执着成就绿化造林伟大事业的同时,他还用共产党员无私的情怀帮助着数千名人民群众,他的贡献不仅是绿了一方,更重要的是将爱心洒遍了宜君西南的秀美山川。(本报记者 贺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