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精准实施“八个一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2016年以来,耀州区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一号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按照“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如何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这个主题,突出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就业创业、农民培训四个重点,深入区别致贫根源,聚焦“六个精准”,全力实施“八个一批”帮扶举措,最大限度集聚利用各类扶贫资源,确保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
产业扶贫见实效
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第一要务,继续深化“四位一体”立体式产业扶贫模式,加快建设26个扶贫产业园和74个产业专业村,大力推广“龙头带动、托管经营、股份合作、园区聚集”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双赢利益联结机制,以照金镇梨树村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为示范,今年打造产业专业村43个。严格落实《耀州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助办法》和《耀州区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贫困户补贴实施办法》,重点扶持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兜底补贴覆盖面。加快光伏发电产业步伐,推动和林蛙养殖的有机融合,做好12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项目和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大力建设扶贫产业园,重点建设耀州区步寿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孙塬中药材基地扶贫产业园和照金片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扶贫产业园,全面保障贫困户脱贫。
移民搬迁出实招
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要求,将原定的50多个移民搬迁点优化整合为22个,并优先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避灾户、洪灾户和采煤塌陷户。科学布置集中安置点和大小配套设施,集中安置区规划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绿化、商业文化中心、大众浴池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开工,达到全覆盖。围绕“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坚持把产业就业扶持作为移民搬迁的重中之重,配合有关部门通过统一就业管理、产业园区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和创业平台等支撑,逐安置点对接产业扶贫项目、逐贫困户落实脱贫就业岗位,实行“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的产业扶持政策。继续以签订“三项协议”为抓手,完善“一户一档”台帐,对移民搬迁户加强政策宣传,对已搬迁入住的群众进行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社区生活得更加舒心幸福,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并逐步致富的最终目标。
就业扶贫成效好
严格落实《耀州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办法》,畅通劳务信息,开辟就业路径,定期举办招聘活动,加大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力度,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截至目前举办各类招聘会6场次,成功推荐8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并为6户已创业贫困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万元。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贫困劳动力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先后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养生实用技能培训,积极与陕汽集团和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开辟就业脱贫的新路径,实行订单培训、实现一步就业。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对贫困户免费进行技能培训,在43个贫困村开展了家政服务、果树修剪等技能培训,开展创业培训50人、技能培训448人。在吸纳务工人员相对较多、较集中的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协作对接点,集中组织输送两批共111名务工人员赴福清市务工,推动劳务输出稳步增长。
教育扶贫真帮扶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成立了由主管教育副区长任组长的区教育帮扶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铜川市耀州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全面排查因学致贫家庭,分类建档立册,完成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学生的调查摸底和在读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数据库建设。广泛宣传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将教育扶贫政策归纳为4大项12条制成宣传彩页,分区级部门、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及村民层层开展宣传学习活动,使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进一步规范生源地助学贷款,积极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帮扶措施,全面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政策、生活费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争取各类社会救助,完善社会、企业、个人对贫困家庭中优秀学生的资助制度。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完善优秀教师奖励机制;坚持每年教师节重奖优秀教师和优秀学校,坚持每年开展“华光奖”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深化教育系统“双学”活动,加强师德教育,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和体、音、美等薄弱学科教师储备制度。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了楼房化,完成了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12所,实现了公办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全覆盖。
生态扶贫落实快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将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实施生态保护脱贫,结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面向贫困农户设立生态管护岗位,加强选聘的300名护林员日常监管,及时兑付工资,以生态促就业,实现稳定脱贫。自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同时立足镇情实际,深入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把2014年、2015年共计1400亩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作为生态富民工程来抓,秉持“两结合”原则,即与精准扶贫生态补偿相结合,把退耕还林重点安排到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贫困户增收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收益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全面落实直补政策,增加贫困退耕农户政策性收入。扶持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合作社,以其无可比拟的带动性促进多种产业、致富更多群众,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惠民的良性互动,为贫困群众探索出一条以绿色产业带动生态发展,以生态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
健康扶贫覆盖广
按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继续完善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疾病分类救治、分级诊疗等举措。进一步落实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尤其是9种大病诊疗保障有关政策,17支由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公卫医师、乡村医生组成的医疗帮扶团队下乡义诊等医疗帮扶实行常态化运行,覆盖辖区贫困人口4000余名,项目包括B超、心电图、血生化等,累计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10000余份,免费发放药品价值7000余元,同时提供签约服务、确定家庭医生、发放“健康扶贫服务卡”并给予健康指导等。董家河镇阳凹村、关庄镇九里坡村、庙湾镇五联村、瑶曲镇刘村等11个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已经达标验收。通过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让贫困人员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也得到了群众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社会兜底力度大
以精准“兜底”保障民生为目标,建立完善全省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困难群众救助信息动态台账,实现省、市、区、镇(街道)四级联网,做到救助信息三级共享,并借助信息化手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救助遗漏,形成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社会救助网络平台。目前全区7178名农村低保对象,月发放低保救助金123.2万元;为538名五保对象发放五保救助金71.85万元。建立健全了“一站式”即时结算、审核审批、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明确了医疗救助对象、医疗救助方式以及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程序和就医用药范围等。目前已将精准扶贫对象全部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目前已为217名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181.55万元,为406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额83.06万元。规范管理社会救助政策,突出评议、公示环节,实行“一卡通”发放,确保救助工作阳光运行。扎实做好贫困、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对收入不稳定的低保对象实行渐退帮扶。完成好城乡低保、五保、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的审批发放工作,加强低保复审排查和动态管理,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危房改造进度快
为全力打好打赢农村危房改造“攻坚战”,耀州区住建局认真贯彻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在5月3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脱贫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立即着手安排,3月30日,耀州区农村危房改造脱贫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铜川市耀州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改造方式确定、申请程序、建设标准、改造对象确定、补助资金筹措、补助资金拨付六个方面进行了明确安排。5月4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成立包抓小组、推进小组,深入各镇、街道办依据住建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清洗后确定的贫困户进行危房鉴定工作,对确定的贫困户危房严格按照C级危房采用加固方式改造,D级危房拆除重建要求进行改造。截至目前,《耀州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计划(2017-2018)》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台账》基本确定,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749户,2017年计划实施487户,2018年实施262户。(通讯员 白忠凯 王存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