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创新产业扶贫方式为脱贫攻坚引入资金活水
(通讯员 陈善刚)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汉滨区力推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积极探索产业扶贫X为主体的多种路径,通过建立四种产业扶贫方式,强化四项保障机制,切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把贫困群众带上富民顺风车。
由于手上资金有限,发展产业很难,在建民办和村党支部帮助下,帮我贷了5万元无息贷款,种植药材,还与其他11户村民联合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民办三星村贫困户李功知一边在药材基地锄草,一边信心满满告诉我们,让他尝到甜头的,就是政银户对接产业扶贫模式。今年,汉滨区在推进产业扶贫中,着力构建政银户、政银企户、政企户、银政企户四种扶贫模式,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撬动金融资本,打通金融机构与企业、贫困户之间的绿色通道,切实破解贷款难、不愿贷、发展慢的短板,从而解决企业、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为脱贫摘帽引入资金活水。
在保障机制上,全区按照一户一业产业全覆盖思路,制定贫困户发展产业八条扶持政策,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十条扶持政策,同时落实经营主体精准带动作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整合捆绑项目资金,建立产业发展扶持激励机制;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建立长效服务保障机制;强化领导,建立产业发展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传授技术等形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保障贫困户持续增收,如期脱贫。
围绕畜牧、核桃、茶叶、魔芋和设施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该区引导贫困村、贫困户按一村一个主打产业要求,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路径,培植壮大一批主导产业专业村。同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烤烟、林果、养蜂、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等区域性短平快产业,提高贫困人口产业参与度。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流通企业、加工企业与贫困村和产业基地结对子发展订单农业,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定航标。
截至目前,全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08亿元,落实区本级专项扶贫配套资金2090万元、小额信贷扶贫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移民搬迁配套资金1200万元。启动了国开行第二轮7大类35亿元项目编报,以及农发行13.1亿元贫困村人居环境项目贷款申请工作,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和产业发展争取更多财力支持。区信用联社对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50238户153017人进行建档,覆盖率达100%。累计发放5321扶贫贷款11685户5.32亿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