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洋县老庄村特色产业富了农家

2017-06-28 12:28  汉中日报  字号:T|T

本报通讯员 杨国涛 王波

初夏时节,虽然气温还未升高,但洋县谢村镇老庄村村民白黑旦家门口两个大池中的荷花已经竞相怒放,白成一片。“我们引进的这是南斯拉夫的雪莲藕,花期早,上市也早。”白黑旦告诉笔者。

白黑旦种植的莲藕并不在普通大田,而是在自家门前的水泥池子里,因为更像家庭花园,乡亲们称之为庭院莲藕。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土地条件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庭院莲藕,把莲藕种植作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你可别小看这不大的池子,收入还是很可观的。”白黑旦拨开荷叶看了一下水的深度,“我这两个池子也就不到4分地,行情好的时候收入就能接近一万元。”看着笔者疑惑的眼神,站在一旁的村主任李强接过话茬:“这个藕不但上市早、价钱好,而且好养好挖,成本低。”李强介绍说,因为是种在水泥池子里,所以这个藕种下去之后还需在上面撒上一层薄土和农作物秸秆,之后灌上水就不用操多少心了。由于覆盖层薄而且疏松,收获时就不需要请专业挖藕队伍,这样成本就低了很多。“采收季节,我晚上乘会儿凉,轻轻松松就能挖上两三百斤。”白黑旦补充说。

“咱是农民,脱贫致富还得在种植养殖上想办法。”李强向笔者介绍,像这样的庭院莲藕仅仅在白黑旦他们组种植群众就有10多户,年增收10多万元。

除了庭院莲藕外,该村还把吊瓜生产作为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另一主导产业,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成立吊瓜生产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成了400亩的连片吊瓜种植基地。

今年50多岁的吴月宝是该村5组贫困户,由于腿脚不便,妻子体弱多病,老吴一直守着家里的5亩多地,生活十分困难。去年村上成立吊瓜生产专业合作社后,老吴在村组干部的动员下加入了合作社。6月17日,见到吴月宝时,他正在合作社的吊瓜园里拔草。“加入合作社后,不但我自己的地不失误,还能到合作社务工,我和老伴两个人今年到现在已经挣了快万把元了。”老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帮助像老吴这样的贫困户尽快增收脱贫,村上不但优先吸收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还对村民种植的吊瓜统一购销。目前,基地的400亩瓜苗已经爬上了网架,每天都有近20名贫困群众在吊瓜园务工,进行病虫害防治和锄草作业。据了解,自去年年底基地建设以来,仅务工一项,该村群众已收入9万多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政协延安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2017-06-28 10:20阅读

    市委政法委召开市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座谈会 李志强主持 高毅等出席

    2017-06-28 08:12阅读

    西安市2020年将全面完成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建设任务

    2017-06-27 23:03阅读

    市地税局“互联网安全规范POS机”缴款业务成功上线

    2017-06-27 10:36阅读

    白庙路民航小区高空坠物 初三学生被砸成重伤中考泡汤

    2017-06-26 20:12阅读

    西安市人社系统开展工伤保险集中宣传活动

    2017-06-26 12:41阅读

    城际铁路西安至法门寺至机场线 建设项目通过踏勘

    2017-06-26 12: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