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高山蔬菜种出好钱景——宝鸡高山蔬菜助力产业脱贫侧记

2017-07-12 18:24  宝鸡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王文静

入夏以来,甘蓝、白菜、有机菜花、西红柿等太白高山蔬菜成了宝鸡市民餐桌上的“常客”。高山蔬菜又叫“补淡蔬菜”,生长于高海拔山区,收获期在6月到10月,刚好填补川塬地区蔬菜夏秋的补给淡季。高山气候日夜温差大,所产蔬菜质量上乘,绿色又健康,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我市的太白、凤县和麟游地区,山地多,海拔高,夏秋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是生产反季节、绿色蔬菜的理想地域。同时,高山蔬菜产业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广、带动强,充分利用高山生态资源优势,保障市场供给、菜价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已成为我市部分县区脱贫攻坚中重要的产业支撑。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市以打造全省最大的高山“补淡蔬菜”生产基地为目标,按照提升太白、扩张凤县、开拓麟游的思路,积极推进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建设。截至6月30日,全市种植高山冷凉蔬菜18.3万亩,新发展高山菜0.92万亩。

科学种菜降低成本又增产

太白县种植蔬菜多年来采取粗放式管理和作务方式,让大多数菜农的收入与付出并不对等,尤其在市场对高品质蔬菜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推广科学种植方法,成为农业部门提高菜农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

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村民刘百林就是科学种植的受益者。7月9日中午,记者在育苗大棚里遇到了正在查看甘蓝幼苗苗情的他,对刘百林来说,以前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常年缺少劳动力,一年忙到头,都落不下多少钱,然而去年,他却从贫困户名单中“消失”了。

提起脱贫奥秘,刘百林感激地说:“我去年经过培训,成为职业农民,学会了科学作务。按照科学办法种下来,成本降了,产量增了,商品率也高了,所以去年净收入近3万元,一下子脱了贫。”

近年来,太白县农业部门在种植蔬菜的贫困户中选取了耕地多、种植积极性高的农户,优先纳入职业农民培训中来,他们经过600个课时以上的理论和实践培训,除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外,还了解了法律、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经常赴其他县区和杨凌等地区参观交流。

刘百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穴育大白菜苗,一亩地需要40克种子,现在采用漂浮法后只需要10克,每亩地种子节省100元,化肥节省近百元;再加上标准化种植产量高,商品率高,一亩地增收千元以上。”

近年来,我市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讲授、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大规模、大范围开展技术培训,并向贫困户倾斜,引进新优品种,推广新优技术。市县纷纷抓紧时机,积极开展培训。据了解,太白县自2014年开始,开设了6个蔬菜班,有近30名耕地多、生产积极性高的贫困户通过了初级职业农民的培训和认证。麟游县围绕高山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使贫困群众提高操作能力。凤县重点推广蔬菜新品种,引进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这一系列举措让不少贫困户掌握了科学种植的技能。

龙头带动打工分红两不误

“要想发展快,还得‘龙头’带。”在我市的农业产业发展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认识,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不仅有助于推进高山蔬菜产业市场化发展,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打工的机会,尤其对于贫困户来说,既能照顾自家菜地,又能在园区打工,还能分红,可谓一举多得。

乳瓜、西红柿、圣女果、辣椒、茄子等十余个品种正是上市的时节,新鲜的蔬菜刚摘下来就被运送到西安市场的直营店,走到市民手中,还带着田野里的芬芳。这是记者在太白县咀头镇三秦森工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的情况。

塘口村贫困户权玉占在大棚里摘收茄子,她从6月份开始在这里打工,丈夫在家作务自家的地,一个月下来家里就能多挣2000多元。“在家门口打工能照顾上家,还没啥花销,挣多少落下多少,好着呢。”跟权玉占一样,去年开始,公司吸纳塘口村50多户贫困户,只要有劳动能力,都能来园区打工。去年,在这里打工的贫困人员,最长的工作8个多月,男工每天100元,女工每天80元,再加上流转的土地分红,平均一年能多收入一万元以上。

龙头企业的扶贫作用还体现在技术支持上,三秦森工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园区选种的蔬菜品种他们都试验了好几年,经过筛选和试验,留下的品种都是适生性强、口感好、商品率高的品种。贫困户想要种植啥品种,直接选用种植就可以,避免走弯路。此外,县上农技中心和园区还不定期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一方面帮助他们能胜任工作,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提高作务自家农田的水平。

在凤县、麟游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的引领作用也愈加明显。陕西秦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麟游县2014年招商引进的蔬菜生产企业,今年,该合作社与两亭镇叶家塬村53户贫困户签订马铃薯生产订单302亩,并联合两亭镇天堂村30户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对现有91座大棚进行了维修,种植西葫芦、甘蓝等蔬菜100亩。“企业 +基地 +贫困户”模式,组织引领群众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产业,使更多的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利益链,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打造品牌闯出市场订单多

在市区某大型超市,普通彩椒一公斤12元,而旁边货架上的太白山有机彩椒,一公斤50元,这就彰显了品牌的力量。

在江苏南京,客商一个电话打到太白县蔬菜经纪人这里,钱款提前拨付,第二天一大卡车新鲜蔬菜就运往江苏,这就是品质的力量。

宝鸡的高山蔬菜既不缺优良品质,也不缺优质服务,所以,近年来通过在本地和外地市场上打拼,闯出了市场,赢得了口碑,竞争再激烈,宝鸡的高山蔬菜依旧能够以较好的价位占据消费末端。

在太白县咀头镇拐里村,记者看到白菜、包菜被从地头采摘下来,整齐码车,村里合作社负责人杨锦龙一边擦汗一边说:“这是发往长沙的,最近的订单真不少,南京、长沙、重庆、安康市场上都有咱们的菜。”“以前是订单合作,现在是无纸化合作,那是客商对咱们太白蔬菜的最大认可。”杨锦龙告诉记者,这些客商都是“老朋友”,关系的转变导致合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客商和菜农联系上之后,彼此不熟悉,还需要从外地过来看货、签合同。“由于咱们的蔬菜品质好,合作时间一长,慢慢就特别信任咱们了,客商一个电话打过来光订货,剩下的啥都不用操心了。”

据了解,太白全县86%的耕地种植蔬菜,85%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73%的农民收入来自蔬菜。太白全县有2107户贫困户,参与蔬菜种植的贫困户有1151户,通过高山蔬菜的种植,户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太白蔬菜成为太白县绿色生态产业的金字招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中医医院启动“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 有需要的市民可了解

    2017-07-12 21:07阅读

    权俭在宁强勉县调研脱贫攻坚

    2017-07-12 12:32阅读

    驾照到期换新、违章罚款缴纳 西安交警微信公众号统统能轻松完成

    2017-07-12 15:16阅读

    石泉:胡蜂出没正当时,“傲娇”昆虫惹不起

    2017-07-11 14:01阅读

    全市举办朗读艺术大赛复赛

    2017-07-11 08:04阅读

    忠诚坚守32年——走近汉阴县委办干部胡秀贵

    2017-07-10 16:00阅读

    铜川市举办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现场采样培训班

    2017-07-10 08:2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