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艾黎、何克之路青年团来宝寻访
7月20日下午,由中国、新西兰、英国三国青年组成的“重走艾黎、何克之路”文化寻访团一行40余人来到我市。青年们参观艾黎、何克在宝鸡地区的工作生活足迹,感悟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增进了交流和友谊。
1938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中共驻武汉代表团的帮助下,促成武汉大批企业西迁,在他的建议下,西迁至宝鸡的荣氏申新纱厂在市区长乐塬建成窑洞工场,即使是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中仍坚持生产,保障了抗战所需的物资供给。路易·艾黎投身“工合运动”,中国工合第一个工业合作社也是在宝鸡诞生的。他和英国记者乔治·何克还在凤县双石铺成立了培黎工艺学校,专门培养技术工人,两位国际友人在宝鸡地区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此次活动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主办,其成员由新西兰、英国,以及来自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山丹培黎学校、兰州城市学院的师生代表组成,他们在10天的时间里先后访问上海、武汉等8个城市、13个考察点,最后到达北京。在宝鸡的行程中,寻访团先后参观了艾黎、何克曾经生活过的、位于市区的窑洞工场、凤县艾黎故居、双石铺小学等地。在与宝鸡的青年志愿者深入交流后,山丹培黎学校的王莹表示,来宝寻访增进了他们对艾黎、何克精神的理解,之后将撰写心得,记录此行中难忘的宝鸡印象。本报记者王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