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破浪行——宝鸡高新区上半年追赶超越亮点聚焦
本报记者庞文渊
前段时间的高温,没能阻挡住宝鸡高新区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热潮: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高锰钢辙叉等26个市级重点项目加力提速;招商引资捷报频传,骏达专用车等37个项目安家落户;科技创新亮点纷呈,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西北区域中心等科研机构挂牌成立。
翻开宝鸡高新区上半年成绩“报告单”,一组数字格外耀眼:全区新增各类企业904户,实现区域生产总值359.6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工业增加值277.3亿元,同比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3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投资拉动下好项目建设“先手棋”
稳增长的关键在投资,扩投资的关键在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是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只有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才能做大总量、增强后劲,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高新区人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深入项目一线,看现场、查进度、解难题,扑下身子,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破解项目进地难、拆迁难、融资难等问题,着力为项目建设构筑绿色通道。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成为我市追赶超越新的增长极。高新区抓重点、攻难点、强基础,对吉利整车生产线实行二次技改,每天产量由600台提升到850台,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为了让投资大、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吉利发动机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市吉利办和高新区管委会优环境、抓保障、“零距离”保姆式服务,目前,首台发动机成功下线,年内将实现量产;总投资30亿元的法士特中轻型变速器及新能源传动项目快速推进;总投资11亿元的陕西泰华物流产业园,已有3户企业入驻园区。同时,汽车零部件创业孵化基地、陆港高端汽车零部件物流园等项目快速推进,现已入驻企业10户,总投资17亿元,成为集群化产业发展“硅谷”。今年上半年,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120%。一座配套全、成本低、链条长的现代化“汽车城”正在加速崛起。
钛及钛合金是我市的一张“金名片”。高新区抓好钛合金高端应用、钛合金骨科植入物、核级锆材生产、钛谷新材料检测中心等项目,加快钛企业向民用领域发展,帮助民营钛企组团参加欧洲钛展,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推动产品升级,让钛产业迈向高端。今年3月,民营企业力兴钛业集团首次与我国一家核电公司签订了200万元核电设备合同。(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记者在高新区重点项目现场看到,总投资17亿元的高锰钢辙叉项目水电路气配套设施全部到位,主体工程完工;科技新城产丰路等道路已经通车,寨子路、聚宝路等重点道路建设如火如荼;今年4月开工的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已完成建设20%,预计今年底可完成土建工程,明年2月底投入使用;总投资8亿元的太公湖生态文化区项目初具规模,正在进入蓄水造景阶段;宝鸡综合保税区新入驻7个项目,总投资达15.48亿元,公共保税仓储、智能制造产业园、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全面开工;航天产业基地项目主体厂房已完工,正在抓紧实施生活区配套项目,预计年底建成投产;陈仓老街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蒙牛乳业两条生产线完成技改,长效酸奶已进入试产阶段;高新五小教学楼、综合办公楼、活动中心等工程基本完工,今年秋季投入使用。
在高新区,无论是工业产业项目,还是民生保障项目,都呈现出遍地开花、紧抓不放、你追我赶的喜人景象。据高新区经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区2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总投资47.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84%。
筑巢引凤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
招商引资是做大经济总量、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只要努力营造“爱商、尊商、亲商、富商”的“软环境”,才能跳出“城墙思维”,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提升招商精准度和产业承接集中度。
今年初,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季”活动的统一部署,突出主攻方向精准选商、瞄准前沿领域全员招商、聚焦追赶超越招大引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筑巢引凤,打出组合拳,着力向上争一批、对外招一批、激活民资撬动一批、“双创”培育一批,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目标,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延链补链招配套,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区上围绕钛及钛合金千亿产业集群,成功举办了“宝鸡·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德国法兰克福推介会暨国际合作签约会,承办“宝鸡智造”推介会,并参加了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洲钛展等重大招商活动,共邀请对接客商530余户;同时,先后赴德国、北京、辽宁、山东、浙江等地,拜访了德国安酷集团、航天九院十三所、鑫鹏集团、苏泊尔公司、盛辉钛业、清华同方等200余户企业,对接洽谈了钛谷小镇、清华同方人工环境设备、无人机制造研发、新松机器人产业园等50余个项目,涉及总投资约300亿元。
为了增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后劲,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全区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用力不懈怠,一锤接着一锤敲,先后奔赴浙江、重庆、武汉等地,跟进洽谈长安汽车、北京汽车整车制造等6个重大产业项目,对接协商草签一汽凌源整车制造等40个项目,累计引进总投资22亿元的骏达年产3.5万辆专用车等36个项目。宝鸡机床、红旗民爆、保德利电气、聚旺伟业等15户企业,在国外办厂或设立分公司。
据高新区招商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1.65亿元,其中省际到位资金91.16亿元,分别占年度任务的62.2%、59.6%;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151亿元,尤其是工业产业项目就占到94.6%。此外,新引进总投资约45亿元的城市综合体——新城吾悦广场项目,将建设时尚购物中心、特色风情街、高端居住社区等,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高铁新城片区商业承载能力。
科技创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科技是国之利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掌握科技竞争先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近日,记者走进高新区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西北区域中心,只见技术人员用激光技术切割、焊接、热处理,性能稳、速度快、精度高。据中心负责人敬喜胜介绍,不久前,一家钛企业接到一订单,需要少量异型孔钛板,如果企业自己开模,至少得花几十万元,而通过激光技术加工,就省了近30万元。目前,该中心已与我市2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宝鸡机床集团聚焦高端,加速转型,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宝机系统”装配在中高档数控机床后,大大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效率。上半年,宝鸡机床集团完成机床产量5323台,实现销售收入11.45亿元,出口创汇6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6%、45.5%和39.4%。
为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宝鸡高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企强强联合,走产学研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投入运行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鸡分院挂牌成立,华控创新现代中药研究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引进工作进展顺利。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宝鸡高新区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潘垣院士等高端创新创业团队10余个。建成创客空间6家、孵化器7家,累计孵化企业551家、孵化项目480个。今年,新增孵化企业12家,成功举办2017中国钛锆铪年会暨推广应用高峰论坛,申报专利685件,转化科技成果11项,完成技术交易近3.5亿元。
目前,高新区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及分中心1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100多家企业和9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扬帆起航破浪行,追赶超越勇争先。目前,高新区正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为下半年经济发展再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