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梁镇“七扶”激发贫困残疾人内生“活力”
(通讯员 刘毅 唐家成)贫困残疾人的贫困程度重、扶持难度大,是扶贫工作中的短板。为此,汉阴县平梁镇不断强化为贫困残疾人服务的担当意识,把打赢扶贫攻坚战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难得的重要历史机遇;通过文化熏陶、政策扶持、优质服务,激发残疾人的内生活力,扶贫套餐营养、丰富让700余贫困残疾人的精神鼓起来、笑容露出来、行动快起来。
文化扶志。文化是改变观念、强化意识的有力武器。今年以来,通过开展22场次扶贫文艺巡演、100场次电影巡放、20余场次脱贫政策宣传和脱贫技术、技能培训,激发了贫困群众人穷志不穷的志气,铆足了干部群众精气神,立志拔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得到极大提升。
教育扶智。把发展教育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加快实施教育脱贫工程,引导贫困群众重视后代教育,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协助教育部门在落实两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时,实施好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在校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相关政策;通过扶残助学项目、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等,加大对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就学的扶持和资助力度,对高考录入大专和本科院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给予4000-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资助400-1000元。
生活扶困。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实行五保供养。同时,继续抓好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作,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够享受到政策补贴;并落实好持证残疾人减免养老、合疗缴费政策,让他们病有所医、养老所养、难有所解。
安居扶住。积极争取、谋划,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交钥匙、危房改造项目,引导群众不等不靠、自我为主,通过国家补助一点、地方配套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亲朋好友帮一点、社会力量扶一点的方式,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建;严格对照验收标准,把好质量关、进度关、安全关。目前已完成农村贫困残疾家庭危房改造37户,极大保障了受益残疾家庭的人身财产安全,让其居有其所,幸福安居。
康复扶体。针对精神病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医疗救助、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辅助器具及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实现最佳康复效果。
增收扶技。以实施家庭发展指导、技能培训、贷款贴息、资金补助等一系列助残扶贫措施为抓手,帮助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发展项目,助推残疾人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扶贫方式的转换。截至目前,该镇已举办各类技能、技术培训6场次,参训100余人,他们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一部分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有一些人在政策性资金的扶持下从事个体经营、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在脱贫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结对扶心。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扶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原有结对帮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帮扶活动,通过帮、包、带、扶等方式,更加准确地掌握了每个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基本需求,增强残疾人贫困户脱贫信心,引导村民理解尊重和关心帮助残疾人,带动文明风尚,激发更多力量带动残疾人贫困户脱贫增收。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