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让贫困户端起新饭碗——渭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探析

2017-08-04 18:13  宝鸡日报  字号:T|T

孙海涛杨舒亦

饭碗,本意为盛饭的碗,如今,它已经成了工作就业的代名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饭碗”靠的是学识、努力、拼搏等种种因素。然而,贫困户在这些方面却先天不足,怎么办?

渭滨区的“军令状”是:“从2016年起,力争到2017年年底使全区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知易行难,统计数字显示,渭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337户391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达到1650人。更重要的是,渭滨区作为宝鸡主城区,工作岗位竞争更为激烈,若想让这1650人端起新“饭碗”,该从何入手?又谈何容易?

建立扶贫台账、强化技能培训、建立就业扶贫基地、促进人岗对接、加大公益专岗安置力度……短短一年半时间,渭滨区紧扣“就业帮扶脱贫一批”,多措并举,变“输血”为“造血”。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431名贫困劳动力端起了新“饭碗”。

找“饭碗”多层次织就一张信息网

贫困户找工作难,除了自身条件不足等原因外,就业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针对这一现状,渭滨区人社部门利用“开小灶”“吃偏饭”等办法,多层次织就一张信息网,缩短贫困户与就业信息之间的距离。

摸清底子是就业扶贫工作的前提。渭滨区利用全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最新数据信息,发挥全区各单位帮扶干部联系贫困户的作用反复核对,建立了全区贫困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和全区贫困劳动力名册、转移就业人员名册、就业培训人员名册、自主创业人员名册和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名册。这样,帮助贫困户找“饭碗”就能有的放矢。

目前,渭滨区已经在各镇建立起就业扶贫信息平台,大到每个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 LED电子显示屏,小

到村级“就业扶贫”的公告牌,贫困户都能查询到最新的就业扶贫政策和培训、用工信息。同时,区人社部门还组织多场人岗对接活动,极大加快了贫困户找“饭碗”的速度。

扎实的基层工作,让众多贫困户找到新“饭碗”。“每月3000元,这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工作呀!”再过几天,高家镇枣园村贫困户贾军前就要到渭滨区一家企业上班了。他说:“这份工作会改变我一家人的生活。”

贾军前今年36岁,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学龄前娃娃。这些年,贾军前基本靠打零工、摆水果摊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收入不稳定,日子过得紧巴巴。不久前,他在村上的公告牌上看到渭滨区一家企业的招工信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联系了区人社部门。让他没想到的是,区人社部门立即与该企业对接,并带着他到企业参观。最终,企业聘用他从事简单的机械加工工作。

据了解,通过搜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联系工作等方式,目前渭滨区已有135名贫困劳动力由农民工变为产业工人,找到了心仪的“饭碗”。

送“饭碗”多形式打造一批就业岗

或因身体原因,或因家庭原因,很多贫困户无法外出就业,这部分贫困人口如果不能稳定就业,就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推进速度。近年来,渭滨区不但通过公益性岗位送“饭碗”,还由区财政出资,设立就业脱贫专岗,安置贫困人员就近就业。截至7月初,渭滨区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和就业脱贫专岗新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507人。

渭滨区委一名干部说:“如果说公益性岗位向贫困人口倾斜属于‘规定动作’,那么,就业脱贫专岗则属于‘自选动作’,仅此一项,区财政每年就要拿出230万元真金白银。”(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就业脱贫专岗这个“自选动作”,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难题。这项工作主要针对贫困人口中男60—70岁,女50—65岁这部分特殊人群。目前,渭滨区已经有291名贫困人口,通过就业脱贫专岗端上了“饭碗”。“我的岗位任务很简单,就是每天清扫门前这段500多米的村道,政府每月给我开500元哩!”高家镇段家磨村一组的贫困户李娥娥高兴地说。村干部说,李娥娥今年59岁,身体健康,但因年龄偏大,一直找不到工作。根据就近原则,将她安排到就业脱贫专岗工作。李娥娥说,以前出去打零工经常“空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方便得很。

造“饭碗”多样化推出一班创业者

贫困户就业难,创业更难。渭滨区通过大力实施技能培训,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让贫困户呈现出多样化创业的好势头。

渭滨区公开招标确定了13家技能培训机构,重点围绕11个贫困村和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开展烹饪、美容、家政、机械加工、酒店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贫困劳动力533人,很多人通过技能培训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甚至有的还当上了小老板。“去年这时候,家里的日子眼看就过不下去了,谁能想到,一次培训却改变了我的命运。”日前,在渭滨区党家村中心市场,丁天娥一边在自己的小店中麻利地下面条,一边乐观地说。

丁天娥今年43岁,是石鼓镇高家河村的贫困户。前些年丈夫在工地上意外离世,由此家中经济越来越紧张。2016年秋,村里开办免费烹饪培训班,这让丁天娥看到了一条脱贫的路子。培训中,授课人员都是本地餐饮企业的名厨,培训内容从炒菜、面食到小吃,样样都有。丁天娥决定跟着厨师好好学手艺,开家小饭馆,她把学习“主攻点”放在蘸水面上,调汤、和面、扯面……经过专业厨师的指导培训,再加上丁天娥自己的努力,很快她就做出了美味的蘸水面。去年冬天,丁天娥在党家村中心市场租下一个小店面专营蘸水面,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她的生意越来越好,回头客越来越多。

技能培训让丁天娥的日子发生了改变。同样,渭滨区生猪养殖户高玉林也在政府的帮助下日子越过越好。不久前,在渭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岗对接活动现场,高玉林作为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代表,拿到了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他的生猪养殖场面临搬迁,正需要一大笔资金来改善基础设施,用他的话来说:“这笔钱一不要担保,二不要利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通过找“饭碗”、送“饭碗”、造“饭碗”,渭滨区的贫困人口走上自我“造血”之路。随着渭滨区就业扶贫利好政策一项项落实,这里贫困人口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安康关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新媒体平台热度居全国第一

    2017-08-04 16:07阅读

    牟晓非到佛坪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2017-08-04 12:04阅读

    西安市地铁办党委原委员王志强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

    2017-08-04 14:07阅读

    陈俊在全市信访安保维稳工作视频会上强调 全力以赴做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工作

    2017-08-03 10:26阅读

    7月西安土地出让金总额全国第10 是去年同期2倍多

    2017-08-03 09:26阅读

    安康:一男子因未被评为贫困户辱骂干部被拘

    2017-08-01 20:02阅读

    西乡:精准扶贫贷让张邦全走上致富路

    2017-08-01 10:2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