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不再只是“面子工程”是实在的“民生工程”
市民亲历城市变化
创文不再只是面子工程是实在的民生工程
创文的过程可是市民亲历城市变化的过程。谈起创文带给我们城市和生活的改变,相信我们城市的每个参与者都有满满的内心话。
不怕说,创文初期,我们这些老邻居都认为是面子工程,形式而已,甚至有些不屑一顾,而到今天,看到眼前发生的诸多变化,不得不发自内心觉得为自己生活的城市感到高兴。国棉一厂社区退休职工董师傅谈到创文,有感而发。他说,小区很多卫生死角的垃圾不见了,而且不是一处百处;老旧楼宇修整刷新,也不是一栋百栋;人行道靓丽了,而且不止十条百条;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车辆,更不是百辆千辆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才真正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创建文明城市的主动权实际掌握在每个市民手里,因为市民是文明城市的直接受益者。采访中,大家纷纷说,做一件讲文明的小事其实并不难,比如爱护公物不践踏花草;当红灯亮起的时候,不横穿马路;当手中拿着垃圾的时候,不随地乱扔;当别人给你让座的时候,说一声谢谢可是难的是让这些文明行为渗入我们的生活习惯,直到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而随着创文不断深入人心,这样的改变和坚持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经常在中华广场跳操的杜阿姨告诉记者,过去出来跳操只顾自己,音量调得很大,周围其他锻炼团体也有意识加大音量,一个赛一个,根本不管吵不吵到其他人,现在大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都调低了音量,反而锻炼的气氛更和谐了。市民赵先生表示,如今沿着咸阳湖锻炼休闲的绿色长廊越修越长,越来越美,自己无形中也想为越来越好的城市环境出份力,所以,在公共场合如果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他不再像从前置之不理,而会及时制止,呼吁周围市民共同爱护我们的城市环境。
城市变好了,市民的素质更是不断被提升和刷新,咸阳好人更是遍布各个县区,而向身边好人学习的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公交车上、十字路口、小区、广场随处可见身边好人的事迹,不断涌现的好人也不断温暖着我们的城市。泾阳95岁乐于助人的老人李香亭,连续8年捐赠自己的养老金、淳化光明使者程小军,用青春年华点亮家乡的万家灯火、周陵办黄家寨村妇联主任董明珠以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孝敬公婆、积极创业,帮助村民增收传佳话在这些身边好人的引领下,让越来越多人感觉到作为咸阳市民的骄傲。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每个人的倍加努力,都会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加美好,这不是靠一天两天的短促突击,而是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自觉的文明行为去实现。(本网记者 马沅聪)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