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管理到位 市民素质提升
董建敏段序培
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和使用状况能直观地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与市民素质。近日,笔者走访市区多处公厕及采访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我市公厕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在清洁员日常清扫保洁下,公厕内整体卫生状况良好;近年来,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较快,大多数市民使用公厕时能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体卫生良好
8月10日上午,笔者来到金台区群众路龙泉广场南侧的公厕看到,这座公厕外观古朴典雅,里面的便池、地面和墙面干净整洁,洗手池及镜子洁净,这是清洁员曹成海、王珍珍每天认真清理保洁的结果。厕所内的墙上悬挂着《使用公共卫生间注意事项》《清洁员纪律》《清洁员岗位职责》及爱护环境、节水题材的宣传画等。市民使用后能及时冲水,洗手后关好龙头。
当日中午,笔者来到高新区高新广场的“宝鸡首家环保无味公厕”,这座外观呈三角形的公厕掩映于绿树竹林中,里面干净卫生,没有异味,还播放着舒缓的音乐;男厕所小便池上方摆放着绿植,地上铺着防滑脚垫;残疾人专用洗手间也正常开放,拖把等清洁工具整齐地悬挂在厕所门口的金属架子上;干净幽雅的环境让市民使用时很舒心,市民也能自觉保持这里的清洁卫生。
当日下午,笔者来到渭滨区滨河北路上的几座公厕看到,里面的卫生保洁做得很及时。清洁员白烈梅介绍说,她每天都要对厕所内进行两次药物消杀,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随时保洁,并做好记录,但近期有一些操外地口音的社会闲散人员进入厕所后不注意卫生,并有损坏水龙头、隔间门插销及挂钩等设施的现象。
8月9日,笔者在陈仓区虢镇和平路一处公厕内看到,卫生环境良好,但隔间门上“涂鸦”较多。
从走访情况来看,市区主干街道、公园广场的公厕卫生状况要好于背街小巷的公厕,保洁工作均比较到位。
提升改造规范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对市区不少老旧公厕进行了翻新改造,对内部设施进行提升,在一些公厕门口还贴上了新鲜有趣的楹联,也为城市卫生和形象面貌加了分。市垃圾清运中心主任王军平介绍说,我市公厕已经免费开放10年了,这些年,他们一直坚持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对清洁员实行培训后上岗,对被市民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对处于夜间经济区的80座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近年来,大多数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较快,这从公厕使用、卫生状况等方面都能看出来,但也有个别人不尊重清洁员的劳动成果,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甚至拆卸、损坏公物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