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0,这是一串幸运数字!接起来,为经开区点赞
Q:12340是什么电话?
A:12340调查热线是全国统计系统社情民意调查专用号码。是国家统计局为规范全国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培育社情民意调查品牌,强化社情民意调查的公益性和公信度而特别申请的全国统一号码。
通过12340征求市民对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意见,对政府部门相关工作的评价,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诉求等。市民的每一个回答,都将有可能成为党委和政府决策的依据。
一起来看看经开区的建设发展成就吧!每一份成就你们都是亲临者、见证者、参与者经开区因你们更美好。
西安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获批国家级开发区,2002年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由中心区、自贸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四大功能园区组成。目前,累计入区企业40000余家,是全省、全市世界500强和中央企业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2019年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1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9.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4亿元。
在2018年商务部对219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7位,居西部第一。2019年8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经开区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4,西部第1。
基础雄厚,有动力
作为西安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经开区是西北首个产值过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消费品制造等主导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2018年,汽车产业总产值809.2亿元,占全省的60%、全市的70%,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60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497亿元,能源加工产业总产值1323亿元,消费品制造产业总产值217亿元,成为西安乃至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注重创新,有活力
经开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53家、高新技术企业196家;智巢、蒜泥科技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19个;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各类研发人员4万余人,“两院”院士7人。2018年,全区新注册各类企业11630家,日均注册企业30家,是全国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西部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活力的代表性区域。
开放包容,有潜力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经开区承担着扩大对外开放,引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作为陕西自贸区的重要片区,经开区积极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拥有离岸金融等试点权,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度性框架。
近年来,依托产业发展优势, “经开产能”逐步走向国际。同时,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医院、中欧合作产业园等一批国际化项目加快实施。
宜居宜业,有魅力
经开区是西安最宜居的区域之一,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在今年商务部综合测评中,经开区生态环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开区拥有城市运动公园、文景公园、泾渭体育运动中心等休闲运动设施,建成中小学31所、三甲医院2所(西安市中医医院、长安医院),在建三甲医院4所(西安红会国际医院、西安国际儿童医院、经开区国际医院、经开医院)。
熙地港、王府井、汉神百货、世纪金花、洲际酒店等共同形成“5分钟都市生活圈”。未来三年,经开区将投资53亿元,新建学校12所,新增学位2.1万个。
服务高效,有魄力
经开区以“行政效能革命”为主线,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466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中,448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24项“一次也不用跑”。在西北地区率先启用自助服务终端机办理营业执照,实现365天乘24小时不间断服务。2016年以来,经开区累计投入扶贫帮扶资金3000余万元,扶持帮扶村集体经济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及村容村貌美化。
新时代面临新机遇,新机遇助推新发展。未来几年,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努力打造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样板区。
如果您被12340选中作为经开区的“代言人”请为经开区点赞,您的满意将成为我们的动力,让我们一起为经开区加油,感谢您的助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