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冲锋在前送关爱
在航天基地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办八组里,医疗救助消杀组负责“三类人员”医疗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将各道路卡口查出的“三类人员”送往留观点及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并负责他们隔离期间的应急需求,以及居家隔离期满住户的隔离解除工作。同时,该组还负责着辖区8个卡口、3个隔离酒店消杀工作,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线上危险性仅次于医护人员的前线工作。
医疗消杀组组长何湛因为太忙未约到采访,笔者在航天基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见到该组副组长赵晗和组员李青儒时,一个正打着电话,处理居家隔离期满住户的隔离解除工作;一个正在为各卡口医务人员排值班表,他们眼睛布满红血丝,声音沙哑,强打精神也难掩疲惫。
不到一小时的采访,期间两人电话一直不断,隔离人员紧急需要药品,隔离人员等不及解禁情绪激动……
写下请战书
义无反顾 逆风而行
疫情发生后,航天基地各部门紧急召开动员会,号召大家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环保分局赵晗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我未婚,家里没什么负担,且有医疗和公安系统工作经验,请战加入指挥部”,当指挥部领导问他知不知道医疗救治消杀组要直接近距离接触武汉疫区人员以及疑似病例等需要隔离的“三类人员”,怕不怕时,赵晗表示,年轻人就该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赵晗动情地说,曾在公安系统工作时,需要挺身而出之时,在他犹豫的时候错失了参与机会,让他一直很遗憾。这次疫情突发,只感觉必须做点什么,那就第一时间站出来,“只是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工作开展初期,赵晗独自负责各卡口医疗、消杀工作的人员调配、日常管理、物资保障及“三类人员”处置工作。他经常辗转于辖区各卡口、隔离酒店以及居家隔离户家中,每天里程达100余公里。
由于护送“三类人员”工作24小时必须随叫随到,近半个月来,赵晗每天睡眠好点4小时左右,最忙的一天只能休息2小时。那天他忙完手头工作已经凌晨2点,才准备休息接到韦曲出入口查出“三类人员”,接回来处理完已经凌晨4点,刚躺下还没10分钟,又接到护送任务,回来已是早晨7点,又要开始新一天工作。当被问及身体能否吃得消时,赵晗说“当前人员紧缺,年轻能熬得住,我们组工作比较危险,让别人来也不合适。”赵晗和李青儒都还不是党员,却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次夜里,居家隔离人员胆囊炎发病,赵晗及时将病人送去医院,但病人怕花钱不愿配合做更多检查,赵晗替病人付费再三劝说,病人依然坚持要回,恰巧医院又没有相应药品,凌晨6点,赵晗满大街找药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亮灯但没有开始营业的药店,敲开门好说歹说终于为病人买到药。
我是新郎官 你们沾了我的喜气
今年一定平安顺遂
凌晨3点,航天基地一留观隔离酒店门口,李青儒和赵晗正在引导消杀人员,对从高速口护送来的“三类人员”及乘坐车辆进行全面消毒,以便办理留观隔离入住手续。
李青儒也第一时间站出来,一起写下请战书,是医疗救助消杀组最早的成员。“我父亲也在防控一线,我当然要跟父亲一起站出来!”。在李青儒和赵晗的影响下,环保分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疫情防控前线。
如果不是此次疫情,才刚刚新婚的李青儒这个春节应该带着妻子去给家中长辈逐一拜年。但是接到疫情命令后,他立即返回岗位,主动加入航天基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每当家人问起时,他只是说“你们放心,我每天在指挥部就是书写文案,一切都好”。而面对隔离留观人员,他又会说,“我是新郎官,你们沾了我的喜气,今年一定平安顺遂。”来给他们加油打气,消除忧虑。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深入,“三类人员”的数量逐渐增多,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仅2月8日一天,辖区居家隔离解除就有110余户,被隔离待解除人员更是一刻也不能等,医疗救助消杀组想方设法优化解除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相信有着像何湛、赵晗、李青儒这样勇敢无畏的“战士”们的守护,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愿你们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