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十里“蛤蟆滩” 又现秦岭边

2020-11-04 04:04  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等了三十多年,地处秦岭北麓、滈河之畔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再次迎来了水稻收割。让已近六旬的村民罗祖社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人民作家柳青笔下的那个“初夏蛙鸣、深秋金黄”,种满了“桂花球米”的十里“蛤蟆滩”,能从他的回忆变成眼前的实景。

因为直抵秦岭,地势南高北低,流水顺山而下,皇甫村的水稻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盛唐。颗粒如玉、透亮如珠、香味扑鼻、出饭如雪的大米饭,曾是罗祖社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没想到,随着河水水位下降,径流量减少,长安稻田面积越来越小,三十多年里,这‘桂花球米’只能在秦岭山下个别地方见到了。”“苦等”多年,“儿时的味道”依然是罗祖社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随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集中土地、复种水稻,重现十里“蛤蟆滩”稻谷飘香的美景,成了全体皇甫村村民的共同期盼。

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大家说干就干。今年上半年,皇甫村及附近的200多亩土地进行了统一流转。随着平整速度的加快和一口深达100多米水井的开挖,复种水稻在皇甫村由愿景变成了实情。伴随着插秧、缓苗及一系列生长过程,等待了三十多年的罗祖社,终于可以再次品尝到“桂花球米”的味道了。

记者在田边漫步,稻田里鱼肥鹅鸣、稻穗随风摇曳的田园美景呈现在面前。罗祖社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是我们这辈人的责任。按照推广有机、无公害水稻要求,我们在稻田里饲养了鱼、蟹、鳖、小龙虾、鹅,这些都是水稻的绿色肥源;同时,随着直播、旱育等种植技术的推广,机械化插秧也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王曲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樊号民说,皇甫村是作家柳青创作小说《创业史》的地方,小说主人公梁生宝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曾感动了几代人。“依靠水稻复种取得的成功,皇甫村乡村振兴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今年,100多名依靠水稻及相关产业的当地群众,平均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全村1580多户村民也得益于生态改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们将继续发掘皇甫村的文化内涵,加快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开启新时代小康路上的‘创业史’。”新华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2020-11-03 16:31阅读

    乐山市委书记彭琳率党政考察团到高新区考察交流

    2020-11-02 18:34阅读

    西安征集“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意见建议

    2020-11-01 10:55阅读

    陈默组织召开城市管理集中整治点评会暨观摩评议活动

    2020-10-30 10:14阅读

    西安航空基地总投资82.3亿元1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2020-10-29 06:02阅读

    高新区召开生态环保委专题推进会

    2020-10-27 16:33阅读

    让节约粮食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2020-10-26 12: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