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乡不为“客” 一江清泉映年华
近年来,石泉县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广大知识分子主动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追赶超越中不断实现新作为。他们心怀爱国之情,听从时代召唤,笃行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奋斗,是对祖国最执着的爱”。张红霞,石泉县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公共卫生主治医师。1989年出生的她,在县疾控中心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6年,但却能够始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张红霞自己的口中,她走过的六年疾控之路,伴随着一泓清泉倒映一缕似水年华,沉淀着一个纯粹的过往,普通而不平常。
身在异乡不为“客”一往情深促发展
在山西医科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品学兼优的张红霞就被导师推荐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做联合培养生,2014年硕士毕业后,她放弃了繁华的城市,一头扎进了大山深处的小县城,从此,便与石泉建立不解之缘。“平平无奇的相貌,工作稳扎稳打,不擅聊天交际,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同事口中的张红霞就是这样一个低调而谦逊的人。
初到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张红霞,看着科室只有四个人,与别的县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比起来少的可怜。“疾控中心检验科是一个需要大量人手的地方,平时除了在实验室操作大量的实验,还有海量的实验室数据需要记录、整理、分析、归类。”张红霞说。要想把实验室做起来,不仅要克服人手不足的问题,还要优化实验室管理,更新设备,张红霞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让检验科“活起来”。
她利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半年的时间,优化了实验管理,改进了数据处理方法,先后引进了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仪、全自动蒸馏仪等先进设备,大幅度提升了检验效率,填补了多项空白,使实验室检测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在张红霞同志的带领下,石泉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在县级实验室中能力突出、稳步前进,受到省、市一致好评。
讲政治敢担当艰难险重冲锋在前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石泉县卫健系统承担起“安全饮水”这一重要脱贫退出考核指标,需要对所有的水质进行检测,出具安全饮水报告。作为县疾控中心,这一任务,无疑落在了检验科的头上,张红霞带领科室人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紧缺等重重困难,承担起水质检测的42项检验项目,累计检测水样2324份,出色完成了全县贫困退出安全饮水水质检测的任务。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至,作为安康“西大门”,疫情让石泉县压力徒增。石泉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把防控疫情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卫健系统各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请缨,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坚决守住自己的“主阵地”,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守土有责,履行职责,全县新冠肺炎疫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保持“零”纪录,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身在疾控中心的张红霞,首当其冲的成为这场疫战的冲锋兵。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张红霞主要负责采样送样。“在采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采样规范操作,必须保证样本的质量,确保姓名、样本类型等信息准确无误,这对核酸检测结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张红霞说。采集病人的鼻拭子、咽拭子等,是直接和病毒零距离接触,这对防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次采样时,她和同事都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2层手套、口罩、护目镜,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同时,操作难度也大大增加。戴上口罩呼吸会导致眼镜很快起雾,为了提高效率,提高采样质量,她每次都会在关键时刻憋着一口气操作。
守初心担使命默默奉献为石泉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张红霞,我会选择“质朴无华”,被问及她的职业选择和理想,她想了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小时候的理想是走出农村,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高考完了同学们说我适合学医,我就填报了志愿。上班之后,觉得单位给了我走出农村的机会,就要好好工作。自己是幸运的,石泉县疾控中心对于青年员工的重视和培养让她有了进步的空间。每进步一点,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就是想做点对疾病防控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的张红霞,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疾控健康卫士。2016年安康市县级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大比武团体二等奖、2017年安康市卫生应急大比武团体总分第三名、2018年陕西省地方病实验技术大比武团体二等奖,以及“优秀公卫人员”“十佳人民公仆”“优秀共产党员”等个人荣誉称号就是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最好诠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