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煤改电”暖了香菇富了村民

2020-12-28 16:12  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半夜起来加黑炭,熏得花菇黑黜黜,白天瞌睡眯瞪瞪,黑菇撂进沙沟沟;现在插电不用管,电烤花菇俊艳艳,卡车拉上到处串,出市出省还出国……”隆冬时节,在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的蔬菜大棚外,菇农徐广飞一边哼唱着信天游,一边把烘干的花菇往车上搬。

“以前收获香菇后需要烧煤烘干,人整晚都要在炉边守着,温度太高,会把花菇烧焦,太低又怕花菇发霉。”徐广飞说,“在花菇市场,不同品相的干花菇每斤售价从20元到80元不等,如何让我们的干花菇质量更好、品相更佳,卖上更好的价格、走向更远的地方,我想到了供电所人员‘煤改电’的宣传。”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徐广飞买来了电能烘干机,这台机器能自动调节温度、湿度,还能设定烘干时间,比烧煤方便多了。“由于烘干机负荷大,原来的电表功率有限,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为我们村专门开辟了‘煤改电’绿色通道,提供勘查、设计、施工、验收、送电‘一条龙’服务,从提出申请到办理完结,仅用了一天。”他说。

从重新布置用电线路、安装智能电表,烘干机实现了到货即用,酸梨海则村的农民看到了把优质香菇卖上更高价钱的希望。徐广飞说:“用电烘花菇,一天能出一炉,一炉能出300斤,效率比煤炉高了很多。白天进行鲜蘑采摘和干蘑分装;晚上利用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进行花菇烘干,不仅节省电费和人力,还实现了花菇更好的定型,售价翻了一倍。今年,我家一个花菇大棚能净赚5万元。保住脱贫成果,我们的底气更足咧!”

酸梨海则村党支部书记佘广军说,作为曾经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助下,村里组建的种植合作社已发展到146座大棚,由60户村民共同经营,种植花菇、葡萄、草莓等果蔬。“合作社现有花菇25万棒,年产量可达50万斤,在‘煤改电’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村的花菇品质逐日提升,让我们沙窝窝变成了聚宝盆!”西北信息报记者侯红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今日开通运营

    2020-12-28 11:39阅读

    秦汉新城“工业互联网管理平台”被评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

    2020-12-25 18:16阅读

    府谷县田家寨镇集体经济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20-12-24 08:42阅读

    康军主持召开西咸新区经济运行分析会

    2020-12-22 10:12阅读

    西安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儿童老年人避免户外活动

    2020-12-19 14:22阅读

    点赞好服务 有温度 无距离

    2020-12-17 08:44阅读

    《西安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

    2020-12-16 11:4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