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 医改成果多多
西安文明网讯 看病难、看病贵长期以来困扰着许多人。特别是对那些有慢性病病人的家庭来说,长期的治疗和药品费用不仅成了他们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使他们精神上倍感压力。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省医改的亮点多多,其中一个亮点就是,逐步在部分县级公立医院改变以药养医的旧体制,将所有药品零利润销售给患者。真正减轻了患者看病的负担。
今年78岁的何翠云家住子长县瓦窑堡镇后桥村,患有多年的肺气肿,记者见到何大娘时,她刚出院一个星期,正在家休养。
患者何翠云的家属:我妈这个病时间长了,几十年了。
肺气肿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每年住几次院也是经常的事,何大娘家人说,以前一提住院全家人都发愁,为什么呢?住上十天半个月,没有七八千块钱根本下不来,但不住院又不行。因此何大娘的病成了全家人的一块心病。但自从子长县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全家人加入新农合之后,他们负担就减轻了许多。
患者何翠云的家属:前一段时间住院的时候,花了五千四百多,报销了三千一百二十四元。
2009年8月,我省医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子长县创建的“平价医院”模式正是我省医改的一个亮点。根据以前的规定,县区级医院,药品可以在采购价的基础上,加价15%销售。要降低看病贵的问题,就得在这15%上做文章。子长县要求医院取消15%的药品加价,CT、彩超等大型检查费用也下调15%,而医院由此造成的损失由财政全额补贴。
子长县医院院长吴建军:医院的利益原来国家不是规定加15%的利润吗?就是这部分钱政府给我补了。比如原来我销了1160万元的药,对不对?按160万政府财政给我补回来了,医院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害。
今年82岁的马明胜老人也是众多医改受益群众之一,只要遇到天气变化马大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就发作。如果放在过去,马大爷的病就会把全家人拖垮。
记者:上一次住院花了多少钱?
患者马明胜的家属:上一次差不多就是三四千。
记者:那报销以后,咱们个人出了多少?
患者马明胜的家属:出了一千多两千块钱。
医改之后,在子长县医院参加合疗的群众看病报销比例达到了75% ,前面我们说的何大娘和马大爷,因为病种和用药的不同,他们的报销比例都超过了50%。
患者马明胜:农民就是没钱,让农民少出点钱把病看好,这就是大好的事。
子长县县长兰孟偃:这五年来,我们通过医改,让全县95%以上的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再加上新合疗制度的推广和实施,基本上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音乐渐起)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到2011年,子长县财政为县医疗卫生事业共支出3。63亿元,全县95%的城乡群众都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而我省目前已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37个县区,从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等九个方面进行全面探索。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区已经达到56个,其中宝鸡、汉中、延安、咸阳市实现了全市覆盖。
记者:近几年,我省在医改方面的经验被称为陕西样板,陕西样板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大病救助制度,而大病救助制度的实施不仅使老百姓得了大病不再发愁,也大大减少了因病积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今年60岁的李会绒是旬邑县太村镇南宫村的一位普通村民,2011年底因心肌梗塞在西安交大一附院住院治疗半个多月,仅手术下来就花了十几万元。
李会绒:一听要花那么多钱,我说就不看了,这都六十几的人了,还看啥呢。
十几万的手术费对于这个山区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正在家人为了医疗费一筹莫展的时候,李会绒的老伴听说旬邑县推出了“新合疗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补助办法”。最终,12万元的手术费,通过大病补助基金一次性报销了98000多元,李会绒自己只掏了两万多元。
李会绒的老伴:确实咱感谢不尽,真真正正感谢不尽国家这项好政策。
记者:李会绒所在的旬邑县地处咸阳市北部山区,是国定贫困县,如果说子长县医改能够顺利进行是得益于雄厚的县财政做后盾,那么旬邑县的大病救助补偿制度则更适合财政收入偏低的地区。
在旬邑县合疗办,记者见到了几沓厚厚的资料。
旬邑县合疗办主任张书正:这些资料是我们县上重大疾病的补偿资料,从2010年开展这项试点工作以来,我们已经救助了208人,这208人我们县上已经补助了830万,现在已经全部发放到位。
为了解决像李会绒这样一人生病,全家拖垮的问题,旬邑县采取多渠道筹资,整合融通的办法,由县财政列支200万元,从民政救助基金拿出50万元,新农合基金中拿出200万元,动员社会各界捐赠50万元,总计500万元,建立了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助制度。将单次住院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农村群众纳入大病救助范围,每人每年最高补助限额达到40万元。
旬邑县合疗办主任张书正:通过这几年的试点,我们今年计划把大病筹资标准提高到700万元,使更多的大病患者能够看得起病。
2011年,我省首次把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也列入了新农合报销范围,获得救助的群众不仅能得到及时治疗,也避免了患者家庭因病致贫的厄运。目前,我省新农合门诊统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覆盖,参合农民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门诊看病也能按比例报销。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230元,农民参合人数达到2631。66万,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合疗病人住院补助封顶线由3万元提升到5万元,报销比例由65%提高到70%。
省卫生厅厅长刘少明:我们就想让老百姓用最少的钱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人均新农合的筹资标准要达到300块钱。在基层看病可以直接报销90%,在县这个层次看病可以报销到80%,真正的让老百姓感受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2009年以来,我省医改共投入资金36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下降,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出了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子长“平价医院”、洛川太白“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西安市阎良区“区镇医疗卫生一体化”等一批改革新模式。老百姓真真正正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崔晓羽 秦俊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