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杨运:好功夫拿命换来
武生是戏曲中重要的角色,演好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气魄。如今演武生的演员多是年轻人,他们耐得住繁琐、枯燥的训练,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戏曲文化,值得敬佩。本期介绍省戏曲研究院武生演员杨运,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武生生活。
他是秦腔武生演员,与大多年轻人不一样,年纪轻轻的他已满身是伤,他跟其他的年轻人一样,喜欢上网,喜欢刺激运动,与兴趣相投的年轻人组建了一个跑酷队伍。他就是本期主人公——杨运。
成绩不好差点开除
杨运,咸阳市泾阳县人,11岁考入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现在已经是团里的主力演员。但在刚进团时,他差点因为功课不及格被开除。对于一般的小孩而言,11岁可能正是对父母撒娇,尽情玩乐,享受美好童年的时候,但对于杨运来说,这一切都很陌生和遥远。进入省戏曲研究院后,他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为了练好基本功,必须忍受老师严苛甚至是残酷的训练,这让杨运很吃不消。所以在年底的测试中,由于多门文武课成绩不及格要被劝退。在父亲的多次恳请下,团里才勉强答应再给杨运一次机会。这次的事件深深触动了杨运,他觉得不能再这样消极,为了父亲更为了自己,要好好练习。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杨运就住在练功场,寒暑假也从来没回过家,15岁时杨运顺利毕业,并被小梅花秦腔团聘为正式演员。
为演武生险些丧命
演好武生与一身好功夫是分不开的,杨运为此吃了不少苦头甚至险些丢了性命。在一次踩高跷表演中,他没站稳,身体就向一扇玻璃门砸去,一根朝上的玻璃片正好插进他右胸部,就在他即将倒地的瞬间,幸好老师从后面抱住了他,玻璃没有完全刺进去。玻璃刺进胆囊,杨运就会当场丧命。这样危险的事情,在杨运身上却发生了不止一次。2011年,杨运为去法国表演做最后的排练,在练习翻跟头的时候从空中摔了下来,跟腱断裂,送医院缝了573针。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耽误过一场演出。
首次登台圆父亲秦腔梦
杨运的父亲是泾阳县秦腔二团的打击乐队老师,从小痴迷秦腔的他一心想让儿子学戏,发现儿子不喜欢学习,就毅然将儿子送进省戏曲研究院学习,面对艰苦的训练,父亲从未表现出丝毫的心疼。起先杨运对如此冷酷的父亲很不理解,甚至还很怨恨,但后来他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很多荣誉和观众肯定的时候,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他说:“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演出时,虽然我是配角,但当观众热烈的掌声响起时,坐在台下的父亲眼眶湿润了,那一刻我觉得之前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与时俱进获得更多掌声
与以前演唱秦腔传统剧目不同,如今为了使秦腔走进更多人的视线,演员也对传统剧进行了一些改良,使它能被现代人接受和喜爱。杨运说他们在表演神话剧《刘海戏金蟾》时,有一场叠罗汉的戏,因为表演难度太大,他们就把罗汉换成了葫芦,生动又增加了趣味性。不仅如此,他们去很多高校表演时,为了能吸引年轻的大学生,还会加入迪斯科、RP等“洋”元素,反响热烈。去国外演出时,为了让外国观众了解戏词内容,更是将戏词翻译成英文,这样不同文化的结合,不仅给秦腔注入新的生命,更使它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文/记者王小依 实习生薛丹)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