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盖寺镇古民居遭损毁 镇安县政府:立即整改(2)
“不知道有没有批复文件”
11月10日,记者见到了镇安县云盖寺镇老街修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传云。他告诉记者:“修复工程是10月份动的工,保护规划都经过省住建厅、省文物局、市住建局、市文物局、县级相关部门及5位专家评审通过。从开始受到了古街居民的积极拥护,目前已经修复完成7户,11户正在进行修缮。”
“过去民居都是土墙,没有根基,山里雨水多,时间一长就容易倾斜,保护规划里对墙体用啥建没有要求,咱根据实际情况,村民也觉得用水泥砖墙结实耐用,以后给墙外边抹上一层泥就行了。”老街修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传云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由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的《云盖寺及云盖寺镇老街环境整治设计》文本,该文本中载明,此次环境整治设计包括:古街道路铺装设计、沿街景观水渠设计、财神殿设计、戏楼设计、八处民居整饬、停车场布置、河边平台设计等内容。
环境整治设计只是一个方案,主管部门批复了没有?其中只有八处民居的整饬设计,为何已经拆建了18处?
对于记者的询问,王传云称,“已经开评审会通过了,不知道有没有批复文件,有的话也没给我们,你想想,全省那么多的文物点,咱这都是很小的了。这八处民居代表了八种不同风格,别的民居就参照这个办法修缮,不可能每一处民居都给弄个方案,这费钱得很,光这一个设计方案就30万。”“修复民居是政府拿一半资金,住户出一半资金,砖混的结实耐用,费用低,而要按照过去的工艺做土墙那成本就高了,村民也不愿意,咱们镇政府也没那么多资金。”王传云说,老街住户项某的房子山墙倾斜了,按照文物部门的要求要扶正处理,但扶正这一面墙的费用就得花6万元,没有资金,只能先放放再说。
“修旧如旧”还应该“留旧”
“《云盖寺及云盖寺镇老街环境整治设计》是文管所委托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做的,上周我刚从西安拿回来,还没给省文物局报,要等批复下来才能依据修复方案开始修缮。”11月10日,镇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云盖寺镇老街民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都应该有专门的修复方案和施工图,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这些也是以后验收的依据。
“‘修旧如旧’是将建筑修复到旧有的最佳状态,而不是‘修成旧的’,大拆大建,大量甚至全部使用水泥钢筋等现代建筑材料,建好了再给涂上一层看似老旧的泥巴,这就歪曲了‘修旧如旧’的本意,成了假文物。”一位长期从事文物保护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传统民居在保护过程中不仅应该“修旧如旧”还应该“留旧”,传统的工艺应该予以保留。在维修过程中,应该按规范施工,尽量使其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对于上述情况,有关专家认为,除了保护及修缮经费欠缺以外,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涉及部门较多,由于部门利益不一致,协调难度较大。加之群众保护意识不强;为改善居住条件,相当一部分居民在原址进行改建,甚至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和古村落的整体性。建议有关部门把修复古民居、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工作职能统归一个部门主管,其他部门协助,避免多个部门争吃文化旅游名镇这块“唐僧肉”!
镇安县政府:接受监督 立即整改
省文物局专家表示,古村落保护,应保持其远古的整体风貌。但近年来,利用古村落资源发展旅游,老建筑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房所取代,在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旅游公害。特别是商业网点的建设,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性。
11月15日,镇安县政府和县文广局专门下发了整改意见:
一是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云盖寺镇老街修复建设问题。虚心接受媒体监督,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排查整改在工程施工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绝不因客观原因而忽视和放松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责任。
二是立即组织开展施工违规建设排查整治活动。对所有施工单位采取停工整顿,对未按规定施工的进行认真排查,坚决杜绝损毁文物的现象发生,严格追究责任,从根本上解决施工建设问题。
三是严格施工程序。对所有涉及建设内容按要求上报审批,编制文物保护维修方案,遵循文物古建维修“修旧如旧、最大保留、最小干预”原则,按照“保护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搞好建设。
四是及时召开施工建设协调会。由云盖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部署安排,专题研究,制定专题整改意见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并督促尽快拿出云盖寺镇古民居维修改造设计方案,进一步理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