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文明办专稿:西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理念和特色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中华文明曾在这里达到令世界为之惊叹的高度。西安,也是一座现代时尚、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国际著名旅游城市。近年来,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加强城市环境优化美化、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培育城市形象、彰显城市文化个性,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西安正日益成为对中外宾客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魅力城市,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的美好家园。
一、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营造美丽宜人的城市环境
1、古新分治,让“古都仪象”与“现代气息”完美地集于一身。
西安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遗存迭压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开放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保持城市风格、张扬城市个性?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总结,西安最终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古新分治”。通过实施“古新分治”,成功地处理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历史街区古朴典雅,现代街区文明时尚,“古都仪象”与”现代气息”完美集于一身,千年古都重放异彩。
在老城区,积极实施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通过推进行政中心外迁,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延续历史文脉,再现盛唐仪象及明清风貌。进行古城墙、护城河、环城园林、环城路、顺城巷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实施以明城风格为主的旧城区建筑屋面改造,完成了西大街、东大街仿古街区的建设;实施以大雁塔为核心的曲江唐文化区改造,保护性开发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积极推进汉长安城遗址开发与保护。通过这些项目,逐步恢复了西安古城的历史人文景观系统,使千年古都重放异彩,进一步提升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城市外围,大力发展城市新区。先后建立了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一座座现代新城拔地而起,让西安这个历史厚重的华夏故都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
2、大投入、大建设,快速实现城市环境面貌的根本改变。
连续十多年来,每年安排100多亿元城建资金,加强城市的路、水、气、热、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形象面貌日新月异。一条条通衢大街宽阔平坦,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马路市场撤走了,居民小区的环境变好了,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3、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西部地区的山水园林城市。
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开展浐灞河综合治理,打造西北第一水城。治理皂河、护城河、兴庆湖、汉城湖、曲江池等,改善城市水环境。城市生态水面达到4.5万亩。实施“大绿工程”。在城市周边的“八河”、“十路”、“六大片”上,集中连片营造总面积达101.9万亩的都市森林,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在市区,“见缝插绿”、拆墙透绿,营造绿化精品走廊,建成50个公园和300多个城市绿地广场,形成了“满城绿树满城花”的格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42%,人均公共绿地9.34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拔烟囟、拆锅炉,治尾气、降扬尘,空气质量连年好转;关闭“十五小”,建设污水处理厂,市域内河流水质逐年稳步提升,“八水绕长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美景今日再现,实现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居更佳”的目标。
4、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市民生活环境整洁有序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撤除市区内所有马路市场,建立室内市场,积极推进“集改超”,实行规范化管理。整治居民小区和城中村环境脏、乱、差,创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城市清扫保洁、市政设施维护实行标准化规范作业。开展“缓堵保畅”三年集中行动,下大力整治市区交通秩序。开展文明乘车“跟我排”活动,培养市民排队乘车的习惯。
二、坚持创建为民,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西安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的理念,把创建工作的关注点、着力点放在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1、让市民吃得放心。从2007年起,西安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早餐统一加工配送,保证10多万市民吃到卫生快捷的早餐。现在,放心早餐正在逐步向放心三餐发展。2010年,又推出“放心馒头”。2011年推出放心豆制品工程。
2、让市民“居者有其屋”。全市共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000多万平方米,解决了14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同时,积极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120个整村和30个棚户区的拆迁改造,涉及11.83万户41.3万人。截止目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2007年至今,在省政府专项工作考核中,西安一直是全省住房保障先进城市。
3、让市民出行便捷。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市民出门最多300米就有公交车站;公交车辆配备很充足,几分钟就是一趟;而且政府财政补贴、市民乘车刷卡五折优惠,“乘车难”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加快地铁建设速度,全市共规划地铁线路15条,目前1、2号线已投入运营,而且在2018年前还将开通四条线路,市民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4、社会保障让市民生活无忧。西安全面实施在职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做到了全覆盖,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市33.6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西安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2010年,荣获“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2011年荣获“中国城市民生成就典范大奖”。2013年再次入选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三、坚持创建育人,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培育城市文明新风尚
要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多年来,西安市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放在创建工作的首要位置,大力倡导“我文明,西安文明”的理念,形成了“十不、三管住”文明市民公约,为市民提供了最基本的文明规范和行为准则;坚持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文明乘车“跟我排”、“做谦恭有礼西安人”等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吸引市民广泛参与。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争当“文明小公民”等活动,着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百姓英雄”和“身边好人”,在全市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全国道德模范刘华国、王振治、沈星、丁水彬和全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熊宁等一批可亲可敬可信的先进典型,成为西安市民的杰出代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日益普遍,“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赈灾、助残等捐助活动吸引干部群众踊跃参与,争当文明市民、共创文明城市成为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58万人,占市区总人数的17.06%。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途径。 外来工陈绪水,打工之余,他自己掏钱买了三轮车和清洁工具,义务为西安做保洁员,近30年来,从未间断过。做好事他几乎付出了打工的全部收入,乡党们称他“傻哥”。但是他说,我爱西安,我早已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
四、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用创建引领城市发展进步
多年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始终是西安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纳入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挂帅主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文明委领导成员分工负责,落实成员单位责任制,形成了全市一盘棋、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经过坚持不懈地创建,西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等称号。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社会风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世界青睐的目光。在全国20大最受关注旅游城市中,西安名列第四。在“2011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文化名城”评选中,西安成为最中国十大文化名城之一。
这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壮阔历程,这是一幅全民参与的恢弘画卷。850万西安儿女凝心聚力,迸发豪情,弹奏着文明和谐的主旋律。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在追赶跨越的奋进中,西安将不断创造出现代文明的新华章!
(西安市文明办副主任 线惠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