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陕西好人榜”出炉 西安三人入选
16日,我省7月“陕西好人”发榜,15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带着他们感人心扉的故事进入我们视野。其中西安市段旭辉、李淑兰、张少平分别入选助人为乐类、诚实守信类、敬业奉献类榜单。
他们中,有的路遇不平挺身相助,即使身受重伤也未放开对正义的坚守;有的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服务卫生事业、服务百姓照明、服务工程创新,因为坚韧好学而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也有的虽然自己身体残疾,却始终没有向生活低头,用执著影响和改变着自己及身边人的思想生活……
记者梳理发现,15名新当选“陕西好人”中,“80后”面容凸显,有7人都身处这个群体。这些曾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青年们,用自己的行动,消解着关于轻狂、自私、张扬、离经叛道的标签意义,为我们描画了一个意志坚韧、敢想敢干的社会中流砥柱群体像。
7月“陕西好人榜”上榜好人
助人为乐类(5人) 王广恒、杨 钝、王 虎、段旭辉、张爱莲
见义勇为类(1人) 郝瑞强
诚实守信类(1人) 李淑兰
敬业奉献类(6人) 张少平、周红亮、李 勇、赵红燕、刘 玲、李文强
孝老爱亲类(2人) 王 涛、刘世聪
助人为乐类(5人)
王广恒,男,1991年出生,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苗家河村村民。4年前,王广恒光荣地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一名志愿者,是陕西省第125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3年10月,王广恒HLA分型资料与北京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0岁女孩配对成功。然而,当分库人员将此信息告知他时,他刚刚在鄂尔多斯找到一份司机工作,请假时老板告诉他如果要走这么多天,就不要在这里干了。为了挽救10岁患者的生命,他毅然辞掉工作,作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的选择。(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杨钝,女,1946年出生,榆林市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1976年由于其子被炮震聋失语,便开始了对聋哑儿童医疗康复、语言康复、教育康复的研究和实践。1979年,她在自己执教的小学,吸收儿子等三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创造的教学法开展小试,一举成功。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儿子成功完成了小学和初、高中的课程,还考进大学。在成功教育儿子的同时,她创办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弥补了榆林几十年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空白。34年来,先后免费收训聋哑儿童和其他语障儿童1000多名,培训全国各地的聋哑教师和家长100多名,使家庭学校林立各地,获得“中国式莎莉文”的赞誉。今年67岁的她依然带班带课,并表示将在讲台上站到最后,继续研究探索聋哑儿童教育,希望将来每个聋哑儿童都可以开口说话,进入正常学校上课,在社会上生存。她的事迹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先后荣获全省学雷锋先进个人、陕西省首届巾帼十杰、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榆林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曾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榆林市文明办推荐)
王虎,男,1987年出生,汉中市宁强县代家坝中学教师,宁强县爱心义工协会副会长。大学毕业的他回到家乡中学教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自他2012年担任汉中市爱心义工协会宁强分会副会长以来,每月至少有五天时间进行爱心走访活动,累计行程2万公里,走访100余名贫困学生家庭,写了近8万字的走访报告,拍摄了近3000张爱心照片,带领义工筹集爱心捐款捐物折合10余万元,资助山区贫困学生50余名。联系西安、北京、上海等社会爱心人士先后对先天腭裂孩子张治保、重度烧伤女孩郭秀丽、残疾学生雷丹进行爱心救助和手术治疗。2012年被汉中市义工协会评为“优秀义工”。 (汉中市文明办推荐)
段旭辉,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组织部组织干事,兼任陕西省慈善协会西安慈善者联盟理事。段旭辉在雷锋精神感召下,2008年加入西安义工队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进老人院、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献血站,关心社区孤寡老人、山区留守儿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长期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碑林区第一老年看护中心(老人院),他有很高的知名度。平日里,给老人喂饭、按摩、陪老人聊天;春节,他为老人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端午,给老人送香包、戴花绳;中秋,和老人同赏一轮月。喜爱DV拍摄的他,用DV这个“第三只眼”,为多个义工活动项目制作了记录宣传片,用其敏锐的视觉和独特的方式,践行着、宣传着这个爱心组织。在他的感召下昆仑公司、兵器212所、210所、麦当劳钟楼店、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石油大学等志愿队与其合作,共同把爱心的种子播种到更多古城人们的心里。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旗帜下,尽己所能、助人为乐,为80、90后青年树立了榜样。7年来,他选择了“坚持和坚守”,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千余小时,共组织发起义工服务活动百余次,招募近20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培训20余场。他所组织和参与的义工活动曾被省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省国防科工办推荐)
张爱莲,女,1955年出生,咸阳市彬县水口镇张家堡村妇女主任。她15岁就带领20多名青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在村办林场植树造林,在用架子车转运物资时发生意外,致使她腰椎、右腿、骨盆等五处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不幸落下了残疾。她身残志不残,到县妇联申请澳大利亚扶轮社小额贷款40多万元,实施了8轮“贫困母亲救助工程”,帮助村里60多户贫困户妇女发展养殖业,村里的贫困妇女几乎都得到过她的关怀与帮助。她总在百忙之中,义务给孤寡老人挑水、洗衣、拆洗被褥,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生病时还帮他们看病,垫付医药费,农忙时帮老人收种。2006年,她正在帮助孤寡老人刘冰郎收麦子时,张解放家的麦场起火,她急忙赶过去救火,不幸被大火烧伤。如今她已近花甲之年,但仍拖着残疾的身体,热情洋溢、精神饱满地为她所在的村子工作,为这个村及周边村子的人们继续奉献爱心。(咸阳市文明办推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