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财政总收入首破千亿
财政是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2014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推进实施五项重点工作,努力打造西安经济升级版,为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破千亿大关,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副省级城市和省内地市中均位居前列。
1000亿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整数,既是激励,也是契机。财政这张“晴雨表”背后的一系列数字,则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体现。
我市财政总收入四年翻一番
西安财政总收入自2003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后,于2014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当年完成1019.56亿元,11年间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较“十一五”末的2010年翻了一番。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即留归地方财政可安排的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地方财政实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我们常说的地方财政收入,通常是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4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3.76亿元,增长16.3%。
9区县一般预算收入超35亿元
如果说全市财政收入规模扩大反映了西安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那么各区县和开发区财政收入在近年的持续攀升则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加快区县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效的显现。2014年,全市21个区县和开发区中,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有14个,其中高新、莲湖、雁塔、碑林、经开、新城、未央、长安和曲江9个区县超过35亿元,较上年增加5个。高新区2010年一般预算收入33.06亿元,到2014年已经达到88.28亿元。
民生支出超八成 惠民实事件件有着落
2014年,西安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669.54亿元,增长15.3%,占到一般预算支出的81.7%,全市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83.9%。继续以“10件惠民实事”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切实把财力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其中,教育支出111.51亿元,全面推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55亿元,支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公益性岗位工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补贴标准等均有所提高;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0.37亿元,治污减霾、缓堵保畅、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大民生工程持续推进……
一串串看似枯燥的数字,却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西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把更多财力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与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4年财政民生投入是“十一五”末2010年的2.62倍,占一般预算支出之比由2010年的68.7%提高到81.7%。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