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7月中旬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企业登记制度
申请人不用再到工商、质监、税务、公安等部门分别提交材料,只需要递交一张申请表、一套申请资料,5个工作日就能领取营业执照和公章……对于企业而言,既省时间又省精力的“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将于7月中旬在我市全面实施。
昨日,记者从市政府研究部署全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相关工作专题会议上获悉,我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出台,预计到7月15日以后,正式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争取年底实现“一照一码”。
所有政务大厅都要有“三证合一”窗口
根据方案部署,全市各级工商登记受理窗口都将升级为“三证合一”登记受理窗口,申请人向受理窗口一次性提交包含工商登记、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申请信息的《企业“三证合一”登记申请表》及其他申请材料,受理窗口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统一进行形式审查,质监、税务部门不再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这就意味着,申请登记将从过去的3份申请、86条信息,变为一次性填写1张申请表、28条信息,提交材料由过去的36份减少到14份,办结时限由过去的3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形成了“一次告知、一表通用、一网填报、一窗受理、多证联办、一次发放”的一站式服务。
数据共享 加快市场主体信息平台建设
“三证合一”改革后,工商、税务、质监部门联动审查材料,审查信息互认共享,将串接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强化部门联动,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联合惩戒机制。
方案规定,受理窗口将《企业“三证合一”登记申请表》的申请信息录入“三证合一”审批系统,工商部门负责申请材料的纸质档案保管工作,并负责向质监、税务部门传送企业电子影像档案。地税、国税、工商、质监部门之间基于“三证合一”的数据共享机制,对非正常纳税人信息、股权转让和企业吊销、涉税注销等信息数据定期交换。
随着市场主体信息平台建设的加快,在不久的将来,我市多部门将实现数据共享,强化部门协调,提升政府监管效能。
分类实施 打通服务纳税人“最后一公里”
本着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分类实施的原则,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不含个体工商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时,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已存续的市场主体办理变更登记时,仍按照原登记程序实施;市场主体办理注销登记时,仍按照原登记程序实施;对暂不适宜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市场主体办理设立登记时,仍按照原登记程序实施。
在登记过程中,市地税局将免除一切税务登记收费项目,取消税务登记年度审验、换证,为打通服务纳税人、方便纳税人“最后一公里”奠定基础。
市工商局局长赵长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4月27日我市经开区率先试点“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后,效果很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重构了市场主体准入的行政审批流程,将原来串联式、多部门的审批“长链条”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站式、单窗口的审批“低门槛”,简化了手续,缩短了时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行政和社会成本,能够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