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事故频发 我们身边的电梯安全吗?
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屡屡触动百姓的神经。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每天都会频繁接触到的公共交通工具,住宅楼、写字楼、商场、载客、载货、施工……据统计,每个人每天乘用电梯的频次平均在4至5次以上。近年来,我国电梯产量、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12月31日,陕西省有各类电梯83978台,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的安全成为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电梯安全事故频发
“电梯频繁接触,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小故障及时处理,尚且让人心里有所安慰,但是看到新闻报道各种大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让人心有余悸。”西安市高新区太白小区的市民说。
2014年8月29日,在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一名研一新生报到当天从6楼电梯井坠亡;2015年6月15日,《长沙晚报》报道,一女士进入电梯,由于电梯轿厢未与楼层平行,致使该女士一脚踏空,从19楼坠落至负二楼,直接坠亡。频繁的电梯安全事故让人不得不对事故的原因多加考问。“最近一段时间,电梯故障高发,非正常停运、关人情况频频出现,一些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三违’现象严重,甚至有个别单位在生产、安装和使用特种设备时,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告知和登记注册,不进行验收检验就投入使用。”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小宁说。
问题分析:
维保不及时,因维保费用起争执“电梯是复杂的机电设备,维保不及时,小故障容易造成轿厢骤停、门不能开启、将人困在轿厢内甚至夹挤乘客等问题,此时如没有专业人员救援并排除故障,就可能出现事故。”咸阳世纪大道某大型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小郭说。物业负责电梯的日常管理维护,小区里电梯的运行情况、哪些电梯总出毛病、病根在哪里,他们是最了如指掌的。“我们小区属于特大型小区,各种楼型加起来共88栋,电梯104部,所以电梯的日常维护工作量特别大,也出现过很多问题,比如滑层、困人等情况。”
目前来看,电梯出现问题主要是维保不及时,电梯安全“三分靠质量,七分靠保养”,可见及时的保养对于电梯安全的重要程度。一些使用单位虽然按照质监部门要求,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但存在“压价”等现象,支付的维保费大打折扣,造成维保公司“只维修、不保养”,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为了维修费争执,相互推卸责任,不能保证电梯安全运行,更有甚者,一些居民小区电梯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的问题,物业公司找到电梯维保单位签订合同之后,就认为电梯运行安全是维保单位的事了。按照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备电梯驾驶员,但在现实中,很多使用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根本不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或者,一个管理员身兼数职,同时管理多个小区,因此,当电梯被困人员发出求救信号时,很容易发生电梯因无人值守而造成事故。
部分老旧电梯超期服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电梯,设计、生产制造、安装技术不完善,电控、机械故障较多,目前这类电梯逐年减少、报废。但随着电梯产业规模激增,一些小电梯厂不正当竞争,用减少成本等方法生产价格低廉的电梯,质量问题较多。”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说。从处理消费者投诉看,确有一些不良开发商选用价格低廉的电梯,造成业主投诉。在电梯的使用年限及超过年限是否强制报废这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质监部门只能在每年的电梯定期检验中发现哪项不合格,强制要求使用单位整修后再投入使用。
作为典型的机电产品,电梯投入使用后,频繁地上下、启动、停梯、开门、关门,许多电器或机械部件都处在频繁的往返运动中,长期使用难免出现零件磨损、电器老化等问题,需要及时的维护和保养,而如果电梯使用超过其设计寿命,达到10年到15年的使用大限,就应该及时地淘汰掉,但10年制15年的电梯,究竟是维修还是淘汰,在经过多年的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定论;老旧电梯标准如何制定?谁来承担费用?如果淘汰,谁来购置新的设备?
一些宾馆、写字楼、单位对使用的老旧电梯、运行时间较长的电梯、货梯等,不愿花钱大修保养,为节省“维保费”、“检验费”以“暂时停用”等为由不向质监部门报检,而乘客人多或有货物提升时则私自运行。这类电梯,超过检验期限,安全没有保证。住宅电梯使用十五年以上经安全技术评估确认已无法保证安全应该报废。
使用不合理
“电梯只要经过验收合格一般就不会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电梯故障的原因,除使用年限久、配件老化外,多是住户日常不合理乘梯导致。”咸阳世纪大道某大型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小郭说。该小区4期去年年底交房,因此直到现在一直处于装修高峰期,住户及装修工人搬运大件建材及沙土就要频繁使用电梯。而在搬运过程中,用物品卡住电梯门或致使电梯轿厢受力不均的状况就会时常发生,容易对电梯造成磨损,久而久之造成电梯故障或形成故障隐患。
在西安高新区高速公路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刘华说:“除了一些常见的情况外,也会有突发的非正常情况,找起原因来就比较麻烦。”2013年该小区由于突然停水,7号楼住户忘关洗衣机水龙头,等恢复供水时导致水通过楼道渗进电梯底坑,致使底坑积水电路短路造成电梯停运。为了找出水到底从何处渗出,物业发动了多名人员用了整整一下午挨家挨户查找漏水原因。刘华说:“除了一些棘手的突发问题,不文明乘梯、不当用梯、电梯维保不及时、不到位,使用不合理,是电梯故障最主要的原因。”
原因调查:
监管不到位相关法律滞后
一台电梯从设计、采购、生产、安装、维保、报废共需经历6个环节,建筑设计师设计、房地产开发商或政府采购、电梯制造企业生产安装、维保公司维保,最后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达到报废条件后报废。如果每个环节都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涉及到的单位都能尽职尽责,电梯故障和事故势必会大大地降低。反之,如果电梯出现可以避免的问题,所涉及到的单位当然难辞其咎。
电梯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哪些容易出现问题?采购环节是否公开透明?业内人士分析,作为采购电梯的单位,由于一次性采购数量较小,往往不会聘请专业公司参与采购,而本单位又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问题电梯比较容易蒙混过关。如果在采购环节再掺杂开发商压缩开发成本、领导交待、部门推荐甚至经办人员中饱私囊等腐败行为,就必然为今后的使用安全埋下隐患。
非法拼装电梯、报废电梯改装、电梯超期服役等问题应当比较容易发现。但现实的情况是,在生产、安装、运行、维护等环节,某些监管部门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从地方和部门利益出发,非但没有担负起公众安全“看门人”的责任,反而成了问题电梯违法运营的护身符,往往是出了大事后,监管才姗姗来迟。
当前,对电梯安全监管缺乏必要和专门的法规约束。比如,对报废电梯管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报废电梯被不法分子收购、拼装、倒卖之事屡见不鲜,现实生活中,更鲜有责任人因为发生电梯安全事故承担刑事责任。相比较而言,外国对电梯安全的管理就非常严格,许多劳动安全管理部门获当地立法机关授权,将电梯的监督管理从劳动安全扩大到公众安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生产企业负责人将被以业务过失致死罪追究责任,并且永远退出电梯市场,监管单位相关责任人也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和经济处罚。
维保费用未能“专款专用”
电梯的年度定期检验,是对电梯前一个周期养护情况的检查,是判断电梯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的最低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电梯每半个月必须维护保养一次,小区维护保养费用由物业从一并收取的物业管理费用和设备运行费中统一支出,物业管理费专门设有设备运行费(包含电梯水泵保养费和公共设施的电费),按每月每平米0.55元收取。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物业通过与维保公司签订“阴阳合同”来违规赚取差价,这一现象在电梯维保行业或多或少存在,几乎成了潜规则。
日常的养护,不能全指望一年一次的检验,想要电梯长期平安运行,使用方需要筹措持续、足够的资金,并且参与到养护方的日常管理中去,保持电梯安全性能持续满足和乘用人员规范使用电梯,这才是关键。
有关专家表示,物业管理费中的电梯水泵运行费应单独列支“专款专用”,不该与其他费用混在一起,更不能为了节约开支“能省就省”;出现结余的,可用于电梯的更新、改造和维修,但不得挪用。专家同时建议,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定期公布电梯运行费用收支情况。
此外,承担住宅小区日常维修保养的单位也应及时公布电梯每次维保的信息,让所有居民对电梯的“健康”状况一目了然,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监督机制。电梯安全隐患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解决。推动立规,可以堵住一部分漏洞,让大家共同来关注电梯安全。
措施对策:
全面排查集中整治
小小的电梯,承载着太多人的生命安全,应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陕西省质检局将从4月到6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掌握在用电梯安全状况,着力推动“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以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的综合治理,对“问题电梯”进行评估建档,逐一评估安全风险,制定整治方案,让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
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小宁指出,“要落实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责任主体,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将特种设备安全考核纳入全省安全生产考核体系;立即开展一次全省电梯安全风险排查活动,对问题电梯进行评估、建档,住建等部门要配合质监部门加强对物业单位的检查尽快消除风险,对‘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的电梯,要及时报告本级政府,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实行挂牌督办。”
“电梯从出厂到交付使用,至少要通过4次检验。”上海三菱电梯陕西分公司的雷俊告诉记者,这4次检验分别为:出厂前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强制检验,以上海三菱为例,它的检验机构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相关机构检测并颁发特种设备认证,且每台电梯的认证书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授权具有特种作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安装,并在所属行政区的质监局对该电梯进行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安装人员资质、产品信息、楼层信息等;安装完成后先由生产厂家自行检测再由相关政府部门检验,如果合格颁发合格证书,电梯开始运行,如不合格则按规定整改落实,直到合格为止。“只要能做到以上4步,而且电梯品牌是一线大品牌,可以说产品是完全合格的,在以后的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多与日常使用和维保有关”,雷俊告诉记者。
陕西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降低电梯故障率,保证居民乘梯安全需要政府部门、物业公司、电梯公司联合行动。通过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掌握在用电梯安全状况,着力推动“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以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对“问题电梯”进行评估建档,逐一评估安全风险,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坚、消除风险;其次针对管理薄弱的“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通报地方政府,联合有关部门,挂牌督办;推动建立维修资金简便使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等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安全隐患12365应急救援96333在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中,陕西省质监局加快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缩短电梯困人后的救援时间,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降低电梯故障率,让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陕西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整合运行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信息系统、在用特种设备信息系统、特种设备检验信息系统软件,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监管效率。要在全省电梯施工单位推行使用电梯维保管理软件系统,建立96333电梯信息平台,借鉴西安市96333电梯信息平台建设的经验,推进其他市96333电梯信息平台建设。要利用96333电梯系统平台,初步建立陕西省96333电梯应急信息平台,进而构建全省联动的96333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监控中心。
“我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多加强对电梯企业和物业的督查,而且要多联合这两家单位经常性地为住户搞一些电梯安全宣讲活动,毕竟电梯应急救援电话96333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上海三菱电梯陕西分公司的雷俊说。除了应急救援电话,还有安全隐患投诉热线,陕西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公众,如果身边的电梯存在安全问题或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请立即拨打12365热线进行举报投诉。
陕西省质监局薛发龙副局长说:“今后陕西将积极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地方立法、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进监管工作标准化,不断完善多元化共治工作格局,提升监管水平。”
合理使用个人应注意
电梯出现故障,停运、困人、速度不均等问题,都存在安全隐患,虽不至于危及生命安全,也应及时地举报投诉,维修检验;仔细查看电梯安全事故,坠入电梯井道,粉身碎骨而亡的惨剧最令人担心,提醒每一位搭乘电梯的人士,在电梯到达时,首先查看电梯是否与楼层平行合拢,不能只顾低头玩手机;此外,长时间用手按住电梯门阻止其关上,有可能让电梯误以为出现故障,自动停运;在电梯内蹦蹦跳跳,会影响电梯稳定运行,损坏电梯部件;小区住户装修时,通过电梯运送沙土、水泥等装修材料,这些材料易掉落在电梯的沟槽中,可能导致电梯门开合失灵,电梯接触器接触不良,电梯的安全装置察觉到干扰因素时,就会断电停运。同时,若电梯承载量不够,长期超频率运作,也可能导致电梯损坏,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记者庞玲玲刘建波房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