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扎实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赢得百姓由衷点赞
今年78岁的张桂珍老人居住在丰登路,这里既有三级大医院——西电医院,还有莲湖区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人在选择医院住院看病时,她首先选择了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说在社区医院治疗9天才花了200多元,如果在大医院看病至少要花1000多元,并且可以享受西电医院的专家坐诊服务。张大妈之所以花钱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得益于西安卫生系统近年来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让百姓自愿首诊选社区,治疗能放心,费用更低廉、转诊很方便。
有序转诊 百姓首选社区得实惠
付先生家住西安雁塔区623所,8月15日打篮球时导致跟腱断裂,雁塔区623所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后,迅速将付先生转诊到雁塔区交大一附院医联体的二级医院——兵器工业521医院,医院为转诊上来的病人,开辟了绿色通道立即实施手术,17日付先生术后康复治疗则选择回到了623所卫生服务中心。笔者8月18日上午见到他时,躺在病床上正在输液的付先生坦言:“这样很好啊,大医院做手术降低了风险,社区康复离家近方便且费用低一天才花30多元。”上大医院做手术,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康复,使病人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同时费用更低廉,转诊不操心,这是西安市今年探索分级诊疗模式的有益尝试。为发挥不同医院优势,构建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西安市在城六区,推行“医疗联合体加全科医师团队模式”,围绕“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在医联体内部开展转诊工作,形成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紧密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
从4月20日首家医联体成立至今,西安已建成15个区域医联体、5个专科医联体,涵盖了辖区内的42所二级医疗机构和6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450余万人,实现了城六区医联体的全覆盖。目前,医联体内累计上转患者4376人次,下转患者291人次。
强化基层 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服务
在引导城区居民到基层就诊时,不仅让居民感到看病方便价廉,同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施的投入,基层医务人员技能水平的培训,使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增强,让居民在社区看病治疗效果好,看病可放心。高血压、脑梗等偏瘫病人康复是个麻烦事,大医院有设备但病人多得难住进去,社区方便但是条件差,这种现象在西安市第一医院院办院管型医联体中正在发生着改变。今年6月份,73岁的张玉华先生脑梗再次突发,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半个月后,张玉华转到西安市第一医院医联体下属单位——南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2个多月。在南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里张玉华说:“每周五,西安市第一医院中医理疗专家张继洲都会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帮我看病,加上每天康复训练,我现在手也能动了,能坐住了。大医院有康复设备但是人多住院难,这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器械设备比大医院还多呢,再加上一些中医疗法,康复效果确实好。”西安市第一医院分级诊疗办主任燕芳表示,除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人才,西安市第一医院还加强对医联体内基层医院的资金投入。目前为南院门社区卫生中心总计投入320万元人民币增添包括四肢联动训练系统、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电动牵引床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等多台进口康复设备,对房屋布局重新改造与装修,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南院门卫生服务中心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门诊诊次较未成立联合体前有了明显提高。
西电集团医院托管了莲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电集团医院陈秀生院长说,托管以来,西电医院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卫生服务医疗医技人员培训,医疗体系管理,考评考核等按三级医院的标准,对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提升,真正让社区医疗强起来,消除居民对在社区看病不放心的顾虑,使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真正的大医院服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