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申遗圆梦成真 起点西安焕发生机
2014年6月22日,是西安人荣耀圆梦的日子。那一天,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条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的申遗成功,打破了很多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认识。
丝路申遗 惠及千万百姓的民生工程
丝路申遗,终于圆梦成真。回首望去,西安申遗之路,实质就是一个提升文物保护理念和管理水平的过程,就是一个接轨国际标准对我市历史遗存进行保护的过程,就是一个找回、发现、发掘、整理与热爱、尊重、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
2012年7月,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确定开展“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隋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5处列入申遗名单。
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西安市政府通过了《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环境整治。
2013年10月28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免费向社会开放,再现了历史上未央宫遗址的宏伟布局,得到了区域内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明宫遗址通过建设国家遗址公园,实现了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展示,遗址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环境得到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