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代替现金补贴 西安残疾人家长:强制不合适
每到年底,能从社区领到2400元的残疾人居家安养补贴,会让家住西安市雁塔区电子二路社区的王女士感受到阵阵温暖。可是,最近有爱心机构联系她,说以后这个钱不发了,由指定机构提供家政护理服务,这是真的吗?
即使不接受服务 钱也不发了
王女士告诉华商报记者,儿子今年33岁了,小时候是自闭症,后来发展到精神分裂症,一直是自己在家照顾,又是单亲家庭,所以日子一直非常艰难。几年前开始,政府每个月发居家安养补贴,开始是120元,后来涨到200元。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就会接到社区的电话去签字领钱,一次发2400元。
“今年8月份,社区通知我,会有个服务机构联系我,上门提供服务。”王女士说,之后就有人打来电话,说可以提供打扫卫生、擦玻璃等家政服务,还可以针灸、按摩、跑腿买东西等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要用这些服务取代每个月200元的补贴,一次100元,还说即使不接受服务,钱也不发了,这让她很难接受。随后,她询问社区,社区说是街道办通知的,再问街道办,街道办说是雁塔区残联的政策。再问区上,区上依然说是上面的政策。
每月200元的服务有些“奢华”
“打扫卫生、擦玻璃这些家务活我还能干得动,残疾人家庭要不起家政工这样的‘奢华服务’。”60岁的王女士说,200元可以购买米面油,也能支付点医药费,为什么要强制花在家政护理服务上?王女士说,因为都有残疾孩子,自己和几个家长聊,大家也都对这个政策不理解。
张先生和王女士同在一个社区,也接到了同样的电话,对方几次要求上门服务,他每次都回答“不需要”。退休前,张先生是医生,老伴是护士。“难道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都照顾不了自己的孩子?”张先生的女儿是智力残疾,还伴有癫痫,现在自己和老伴还能照顾好女儿,不需要家政服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