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灯笼村”的萤火微光 传统手工艺渐行渐远
手艺人制作灯笼。 梅镱泷 摄
中新网西安2月8日电(张枭 梅镱泷 张一辰)正月十五闹花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西安最大的“灯笼村”却寂静冷清,制灯的手艺人略显清闲,购买者寥寥无几,往日繁华景象已成“记忆”。
“三兆花灯照九州,精工细作传千古。”位于西安南郊的三兆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灯笼村”,相传已有上千年的灯笼制作历史。鼎盛时期村中千余户村民都制作灯笼,并远销海内外。
工人焊接灯笼钢丝架构。 梅镱泷 摄
临近元宵节,记者在三兆村看到,村口外绵延百米的摊位正在销售各种样式的灯笼,但购买者寥寥。村中仅有几家商户销售灯笼,人流量不多,显得颇为冷清。
在村口摆摊售卖灯笼的车军说,如今灯笼的销量远不如前,传统手工纸制灯笼更是难觅踪迹,他销售的灯笼部分也是从外地采购而来。
“传统的篾纸灯笼制作周期长,一个15元左右的只挣2至3块钱,今年村中已无人制作。”制灯60余载的老艺人呼延振元告诉记者,传统篾纸灯笼需要提前几个月来破竹竿、削篾子,然后再经过十几道工序完成,相对比较复杂,也不易保护和运输,近年来已逐渐被市场淘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